思维“广场”:撬动优势学习的深度变革

2019-12-05 08:27撰稿董君武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广场优势思维

撰稿:董君武/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成果完成者:上海市市西中学

上海市市西中学是一所有着鲜明“海派”特质的学校,它坐落在愚园路排排绿荫、条条小弄、幢幢洋房的围绕中,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血脉。

1947年,首任校长赵传家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中凝炼出市西校训“好学力行”,这是市西师生践行和传承七十余年的文化传统,已成为市西中学的文化标识,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代市西师生。

在新的发展时期,市西中学教育管理团队提出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发展愿景,市西全体教职员工们围绕“促进学生优势发展的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好学力行”新的时代内涵,为学生“健康、幸福而卓越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创思维广场,提出“优势学习”

2012年4月,我们提出“优势学习”的理念,认为需要提供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内容,提供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过程的可能,建构聚焦学生学习发展和高阶思维培育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突破时空束缚,迫使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优势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创想。我们组建了项目团队,用六个月时间集中研究,首创了思维广场。

思维广场在空间布局上突破了传统教室的封闭布局,在880平方米、上下两层相通的物理空间里,我们构建了一个宽敞通透、安全舒适、功能多样、半封闭半开放的学习空间。在思维广场里,共有6个讨论室,每间可容纳6~16人,几乎占据了880平方米思维广场的一半。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辩论或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观点辨析,我们在研讨区域配置了信息化设备和可以任意搭配组合的课桌椅;玻璃幕墙的设计使之成为辩论(讨论)和演讲中学生可以任意涂鸦的“黑板”。在自主研习区域有“吧台座”“火车座”“高低座”“私密座”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有充裕的时空进行深度学习与思考,为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提供了可能。

半封闭半开放空间的结合,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阅读交流、自主作业,可以查阅文献、撰写心得、发布观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主题讨论。为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以自己的行为学习”“以适合的环境学习”提供了选择。而这种选择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发挥自己最为优势的学习状态,成为自主学习的驾驭者。

表1

曾经有位《上海教育》的记者在采访学校思维广场时,看到了很奇怪的一幕。

学生们一方面引经据典、激烈地争论,另一方面则不停地翻阅手机、查找资料。记者旁听了一会后,向同学提出了问题。“你们为什么坐在地上进行讨论,坐在桌前不可以吗?” 一位女同学看着记者,似乎很不解地反问:“讨论难道一定要规规矩矩坐在桌前吗?”接着这位女同学又告诉记者,这样的讨论他们经常是随意而为的,可以指手画脚、可以愤而跺足、可以起立演讲,也可以在玻璃墙上推理演算。“坐在地上没有什么不好,这样的讨论方式我们也都挺习惯的,不受拘束、很随便,想说什么尽管说。这样的方式真的会使大家的思维更活跃。”记者被说服了,他拍下了这一场景并在杂志上发表。

再造教学流程,建构教学模式

思维广场建成之后,“怎样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了一个亟待破解的焦点问题。有老师提出:稳妥起见,思维广场的实验应先从选修课和社团等课外活动开始试点。我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的集体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后,管理团队经慎重研究决定,思维广场必须以教学主阵地——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项目探索的突破口,倒逼教学流程的再造。

自2012年10月起,市西中学不同学科便陆续进驻思维广场,迄今为止,较为集中的学科为人文类学科:主要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五门学科,形成了多样的教学组合模式(见表1)。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多轮教学实践和修改完善,形成了以“目标引领-自主选择-合作研讨-思辨提升”为特点的思维广场教学流程。教师事先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内容,对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议,提出反馈和评价要求,并确定适应不同学生要求的讨论主题和时间、地点安排。学生根据任务单和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安排,或单科学习,或跨学科学习,或独立研习,或合作学习,或进入讨论室参加预设的主题讨论,或发起主题讨论,邀请同学一起研讨,最终在报告、论述、展示、创作等多样的方式中选择自己擅长的呈现学习成果。

随着思维广场时空的突破,特别是教学流程的再造,给予了学生进行深度、广度思考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初显成效后,引发了我们进一步对拓展学习环境、推广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管理团队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再次头脑风暴,决定重构适应不同需要的学习环境,打造“学习空间连续体”,拓展为广义的思维“广场”——以学习为中心,支持以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等方式的问题解决和思维培育,突破时空、兼具封闭开放、多维立体的学习环境,为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013年,学校图书馆扩建至1023平方米,功能区域划分为无声阅读区、分享阅读区、多媒体查阅区和小型报告厅等,更好地体现对不同学生学习偏好的关注。2014年,18个创新实验室又先后拓展建成,数学建模、物联网、无人飞机、大气环境、地理地震、音乐创作、数字艺术等,一个个创新实验室的建成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灵动创意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还将每层教学楼大厅改造为休闲式、开放型的学习空间,学生们可以更便捷地使用资源,享受愉悦学习,在愉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将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

通过打造“学习空间连续体”,将思维广场教学流程推广到传统教室和各个学习场所中,使思维广场的学习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建构了思维广场教学模式,为学生在校全方位的思维提升提供助力。

初步形成“优势学习理论”

在“学习空间连续体”的打造过程中,我们通过一次次头脑风暴、思维碰撞,进一步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了“优势学习理论”,即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个体特质和需要,选择自己的优势学习内容、方式、时间和空间来开展学习,有助于有效提高学习效能,提升思维品质,促进个性化发展。

2013年至今,我们组建的不同教职员工项目团队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持续深入推进研究和实践,补充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包括免修制度、免修生导师制度、高三“自主作业日”、社团建设制度、教师工作室等,更好地满足学生优势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思维培育和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我们的项目团队还迎难而上,挑战学习评价难题。我们根据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理念与特点,设计了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学分绩点制作为评价机制,集聚学生的智慧,设计并使用了《个性化学习实践与指导手册》。我们以学分绩点制和手册的配合使用,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学会自主选择,改善学习行为,在“计划-行动-总结-反思-改进” 这样一个循环闭合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基于自己的优势进行选择,不断成长,更好地发展。

思维广场,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改变,更是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的提升。学生在思维广场的学习过程中,一旦养成了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团队合作的能力与品质,将成为今后人生发展的内驱力,将是他们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许多毕业学生谈起思维广场都十分有感触,他们说:“思维广场改变了我们曾经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学会主动汲取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在思维广场的‘争论’,‘争’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的意识,‘论’是有效的方法,把思考组织为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思维广场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在进入高等学府后依然受益匪浅。”

学生的发展让我们更坚定信念,全体市西教职员工始终携手走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我们坚持“选择形成责任,规则造就品德”的教育理念,坚持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的教育主张,教育学生“尊重规则会选择,合作包容有爱心,实践创新善质疑,身心健康全人格,胸怀天下担责任”,努力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深化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不会停下脚步,“优势理论”还会有新的发展,并且以此为核心继续深化和转型学校的育人模式。改革、发展,我们依然在路上!

猜你喜欢
广场优势思维
布鲁塞尔大广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广场
画与话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