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研究

2019-12-04 09:22叶钰泽杨婷婷徐文静杨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叶钰泽 杨婷婷 徐文静 杨轩

【摘要】以文化润色海南的秀美山水,以文物激活琼岛的人文景致,将文物保护融入海南旅游,以文物+旅游的行动体现海南在文物保护上的一大亮点。黎族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纹身,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绣面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将逐渐消失,因此针对纹身绣面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黎族纹身绣面为例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数字建模;数字保护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以黎族绣面为例》资助(项目编号:201813892018)”的研究成果

黎族自远古时代便居住在海南,是海南海岛最早的以母系氏族公社生活为主的原始驻民,可推至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据考究发现,黎族是由古老的民族中的越族发展而来,其中与“骆越”即百越族中的一支具有较高的渊源。

人们依水源而选择聚居地,一般选择靠河旁边的空地,山岗。依靠耕植农业,狩猎野兽,打捞鱼虾进行生活。其中最值得考究的是,从黎族人民生活驻地挖出很多陶器。从中发现陶器的制作工艺很是高超,陶器样式众多,还大个,说明黎族人民很早就掌握了高超的陶艺制作技术。还从中发现了更令人惊叹的技术,瓦陶制作而成的纺轮,这说明当时黎族妇女已经能纺锤进行纺织、制作了。在秦汉时期,由于汉族人民的到来,为黎族人民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同时各自取经,这也促使海南文化水平得到了相当大地提升。

唐朝对海南来说是文明得到极大认可和宣传的一个年代。因为唐朝的管制制度,黎族人民会售卖和上缴本民族的蔬果以及极具黎族特色的特产,包括纺织品,手作品,以及其他。这些传入中原后,受到了中原人极大的认可和喜欢。现在看来妍丽多彩,精致的手作品和织锦,以及华丽的衣服,都有相当大的研究和珍藏价值。 宋末时期,中国纺织技术水平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综合了黎族的黎锦 四大工艺。尤其黎族妇女织造的“黎锦”、“黎单”、“黎幕”,色彩鲜艳,好用好看,极具工艺价值。

1. 黎族文化保护研究的现状

黎族是一个未有迁徙,长期居住在海南岛的民族,距今已经居住了有几千年之久了。在长期人民生活传承下,黎族保存了很多自有的独特的非遗文化.例如钻木取火技术,依靠技巧从木中取火种。高超的陶器制作技术,因为原始黎族人以采摘生活为主,所以陶罐成了生活依存来源的重要乘装容器。远古黎族人民还发明了陶制纺锤来织布纺纱。在长期的发展下,黎族妇女拥有较高水平的纺织水平,织造出了现在都令人惊叹的极具民族色彩和工艺收藏价值的黎被,黎锦,同时在高水准织布技术支持下创造出了黎族服装,因其色彩妍丽,样式精美,被列为了非遗保护中。黎族还有很多非遗文化,比如靠口头传播的黎族民歌。唱起来高亢明亮,押韵顺口.还有黎族人民居住的船型屋也是,其形狀酷似翻倒的船只,极具黎族民风的建造手艺。可是,到如今保存下来的船型屋寥寥无几,据了解,大多数都被拆卸摧毁了,只保留了少量完整的几栋屋子。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现代文明快速入侵,古老文明没有得到妥善的宣传和保护,而被破坏,损毁。所以为了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召集专家团队对非遗项目进行修缮和妥善的保护。

2. 非物质遗产保护取得的成绩

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溟奇甸”的记录者,承载着海南过去辉煌的发展历史记忆。保护和保存好海南的文物就是保存好这段美好的记忆,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截至目前海南省一共有2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8处海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9处海南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南全省的可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1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非物质遗产的可移动文物总量达5.5万余件(套),其中的非物质遗产藏品约10.88万件。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全海南省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现在海南省已经先后启动文物保护单位提级工作,全力开启海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和申报工作。

至今海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很好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更快的融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上来。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开展“文物+旅游”行动工程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以《海南省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实施方案》为纲,海南省积极推动“文物+旅游”项目开展。以海口为例,推动开展美舍河沿岸重要历史文脉发掘和修复、秀英炮台等一批文物保护和利用项目,积极策划文物旅游线路,为城市旅游制造新的增长点。

3. 利用数字技术保存非物质遗产

随着文化的进步,黎族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明和工艺都在衰退,所以就目前来说,传统的黎族非物遗的保护方式含有诸多问题,已经不适合现今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运用先进技术,搭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 、智能化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平台,对黎族非遗进行全面的网络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更加先进和科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保存非物质遗产文化具体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①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黎族纹面进行数字化建模和处理,然后再利用现在的图形图像技术就可以合成纹面图像和人物的表情动态,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和继承黎族的纹面遗产财富;

②建立黎族纹面纹样库和纹面脸谱的辅助合成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纹面更好的保存和呈现给后人观看,也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纹面所蕴含的文化财富,针对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对纹面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跟呈现,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纹面进行二次建模,这样就可以设计和开发出纹面辅助设计和展示系统,以便于更好的促进纹面的保护和研究;

③建立网络化的数字遗产保护平台。通过平台可以更好的促进对黎族非遗保护的宣传力度。以前对黎族非遗相应的保护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扩大非遗保护意识的宣传,对于非遗的保护,不单单是几个人的事情,应该普及全体民众共同参与。

非遗数字化系统的实现目的是以记载、保存的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加工处理后,更为长久的保存,并能通过现在的信息网络得以快速的传播。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对黎族非遗资产的科学分类和信息保存,同时,随着这些非遗信息库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为非遗保护者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更快、更方便的从库中查询所需的非遗数据信息,也为日后非遗信息能够便捷的在网络上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总结

随着文化的进步,黎族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明和工艺都在衰退,所以就目前来说,传统的黎族非物遗的保护方式含有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运用先进技术,搭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 、智能化的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平台,对黎族非遗进行全面的网络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保护和管理更加先进和科学。今年正好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是海南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上取得的优秀成果。最近几年海南省通过一批批具有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继续把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进而将这种传统技艺带向国际展台。非遗资产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得以记载、保存对非遗更好得传承下去会起到更加积极得作用,并能通过信息网络途径得以迅速传播。

参考文献:

[1]宋丽华,李万社,董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知识整合平台建设[J].图书馆杂志, 2015(1):73—81.

[2]中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

[3]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式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4]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2(2):49-55.

[5]陈金文.几个与“非遗”保护相关问题的探讨[N].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5.

[6]徐卫.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U].南方文物,2006(1).

[7]彭冬梅.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中国书画,2006

[8]刘明,张婷婷,陈镇,邵英杰.浅谈三亚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数字保护[J].福建电脑,2015

[9]尤梦瑜.让文化润色海南秀美山水[N].人民网,2019-6-9

[10]尤梦瑜.让文化润色海南秀美山水[N].海南日报,2019-6-9

[11]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J]. 巴莫曲布嫫.民族文学研究. 2017(06)

[1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构成与中国实践[J]. 高丙中.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13]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J]. 罗微,高舒.艺术评论. 2017(04)

作者简介:叶钰泽(1999.02.16),男,汉族 浙江金华人,三亚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杨婷婷(1981,1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探赣南采茶戏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