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新方向,也引起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对于认知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其存在较大难度,只有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才能让小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本文将简单探讨下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活情境;数学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得数学教学脱离于实际,显得空泛而高深,且教师采用被动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很多学生都对数学避之不及,产生恐惧和厌弃心理,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但其实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今天,利用生活情境辅助数学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 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時也是对其计算、推理、证明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其认知能力比较差,抽象思维能力低下,所以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本就难以理解和掌握,再若使用空洞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更让小学生感到云里雾里,从而对数学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恐惧心理。因此,这种单纯讲授的教学方法,是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也无法满足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则恰好能够解决说教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考,且还可加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数学。
(二) 有利于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面对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常常会感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但若辅以生活实例,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瞬间就有了实体,变得具体鲜活了起来。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成型,所以如果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就直接切入主题,讲解数学知识,不作任何主题铺垫,难免让小学生一头雾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久而久之,不可避免的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放弃学习数学,而且也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以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产生自我怀疑,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不但可以使得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且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譬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开始就直接说分数的表示就是几分之几……学生肯定都是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分数的含义,但若老师说把一个苹果分为三小块,每一块占整个苹果多少的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引入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小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很容易就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含义。
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 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小学生来说,只有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才能让其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数学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构建“吃草莓”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到数学课堂里,在计算自己吃了多少草莓,剩下多少草莓的活动中,学习到数学的减法,掌握数学减法的运用。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方法,会给小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其感觉到数学不再是高深的天书,而是存在于生活实际中数量的变化表示,从而对数学产生莫大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课堂活动
除了可利用多媒体构建生活情境外,还可引导学生自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而在游戏中,角色扮演更是其最爱。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将角色扮演和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生一边参与游戏,一边学习数学知识,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比如可开展“超市收银”的教学活动,在开始上课前,教师提前制作一些仿真的人民币,将其分发给小学生,并将小学生进行分组,设定小组间比赛的游戏规则,然后在各个小组内选出收银员和顾客,让其演示收银,灵活运用数学加减法知识。最后进行小组评比,奖励获胜者,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且还激发了小学生好胜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开展数学教学。
(三)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努力激发其探索知识的自主性,比起教师强硬的灌输和被动压制的学教师方法,显然更具效率。比如在学习长度测量时,教师就可放开让小学生去测量和计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既锻炼了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手段,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降低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从而喜欢上学习数学。本文在综合分析生活情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有利于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后,提出了构建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课堂活动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桂芳,宋洪波.刍议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2]孙田.刍议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
[3]白桂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作者简介:
罗香军,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大庆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