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冬梅
摘 要: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为了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采用了“等待”的方式,摒弃了传统数学课堂中的满堂灌讲授模式,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等待”中绽放光彩的目标。对此,文章通过在审题中等待、在动手实践中等待、在厘清错误中等待、在同伴交流中等待四个方面,展开了以下探究,旨在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等待
等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质上是一种教学上的艺术,体现了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上的变化,以“等待”的时机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思考、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想意识、丰富数学思想,在不断的训练中强化数学思想,以此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敏捷性,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满足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需求。
一、在审题中等待——打开思维的阀门
如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中,首先教师提出了问题“现在我有10个苹果,如何将它们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此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2个”,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分给4个人呢?”对于这个问题,一些思维活跃、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来“每人分两个,还剩下2个。”但是,这部分优秀生毕竟占据少数,若是此时就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一些中等生还没有跟上节奏,甚至一些学困生连题目还没有审清楚。为此,教师采用了“等待”的方式,对于优秀生所给出的答案并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给其他学生以更多思考的时间,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刚才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吗?”“谁还有不同的答案?”这种“等待”的方式让思维较慢的学生可以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不管学生思考的答案是否正确,至少学生开始参与到动脑思考的活动中,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动脑,多数学生跟在后面跑的情况。在审题中等待,面向全体学生,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打开了阀门,也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在动手实践中等待——促进思维延伸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生成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将教材中现有的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实践参与的机会,被动的学习状态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抑制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提升学生主体性的方针,实践活动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并且小学生均具有活泼好动的个性,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更加在动手实践中调动了思维的活跃性,吸引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宽度与广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在本节课程学习中能够掌握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并掌握图形在平移与旋转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处在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仅仅凭借想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采用了实践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准备相应的纸张、剪刀,在课堂动手实践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耐心等待学生操作完成,教师应注重不要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参与过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真观察,并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奥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同时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在发现问题与积极探究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之火越烧越旺。
三、在厘清错误中等待——修正错误思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误,发现了学习中的错误,才有了改变的方向,可以说课堂因有“错误”而完美。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没有出错的课堂才是标准的课堂,才说明了教师教学的高水准。在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错误,教师或失望、或严厉批评、或置之不理,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直接让下一个学生回答。有些教师为了避免课堂中因出现错误而影响教学进度,在提问中更加倾向于优秀或中高层次学生,而那部分产生错误思维的学生虽然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自己一定出现了不对的地方,但是受自身能力的限制,难以分析出数学思维错误在何处,更加无从改正。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教学现状,需要教师正确认识错误,允许学生出错,并合理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发现小学生在数学思维发展中的不足,并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耐心等待,给学生发现错误产生原因的机会,必要时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以等待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等待学生从自己的解题思路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思维,助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解答20×4÷20×4=?时,一些学生直接回答等于1,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并没有给出评价。此时教师问回答1的学生,“你是如何计算出这个答案的呢?”
学生回答:这道题前面是20×4,后面也是20×4,前后数字相同,除号两边的数字相同,不用计算就得出答案是1了。
教师:你仔细看一看这道题的结构,或许会有什么发现。(时间过去了1分钟,学生还是没有发现混合运算思维上的错误)
教师:我们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是什么,计算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时间又过去了30秒)
学生:哦,老师我明白了,刚才的算法不对,这道题应该按照顺序计算,结果是16。
在这一分钟的等待中,学生在错误中恍然大悟,并自主纠正错误,促进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加强了数学思维的深刻度。
四、在同伴交流中等待——丰富数学思维
合作、交流、讨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在合作交流中等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与学生会在等待中享受交流,营造一节精彩的、高效的数学课堂,而不是因一味追求教学任务完成才开展的形式化互动交流活动。
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中,教师出示问题“某个养殖场有150只鸡,鸭的数量比鸡多20%,鸭有多少只?”
学生A:首先设鸭的数量为x只,列方程x-20%×150=150,最后求得x=180,即鸭的数量为180只。
教师:这位同学计算的结果对吗?谁还有不同的解法?
学生B:还可以利用算数的方法,150×(1+20%)=180(只)。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此时很多学生都沉默了)
教师开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勵学生在同伴交流中大胆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特别关注一些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通过同伴交流激活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散性与创造性的提升。
通过同伴交流,学生们发现,这道题还可以用比的方法,150÷5×(5+1)=180(只),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等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机会,通过在审题、实践、厘清错误与同伴交流中等待,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在等待中绽放光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