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9-12-02 09:45杨祺峰陈江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偏角腕关节桡骨

林 文 杨祺峰 陈江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东 佛山 528222)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易发人群为中老年群体,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因此骨折不稳定,治疗难度较高。有资料报道称,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过去临床上在对该疾病开展治疗时,所采取的方法主要为传统手法复位后,开展外固定治疗。但有资料报道称,上述治疗方法无法提供较长的复位维持时间,同时有较大概率导致骨折移位以及桡骨缩短的情况,从而使患者机体手部功能恢复受到影响[2]。本次研究就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018年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32-80岁,平均(62.2±5.3)岁,致伤原因:17例患者为跌倒伤,3例患者为交通伤,1例患者为其他原因伤,骨折AO分型:包括1例B2型患者,2例B3型患者,4例C1型患者,3例C2型患者以及11例C3型患者;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4-80岁,平均(61.8±5.0)岁,致伤原因:16例患者为跌倒伤,3例患者为交通伤,2例患者为其他原因伤,骨折AO分型:包括1例B2型患者,3例B3型患者,5例C1型患者,3例C2型患者以及9例C3型患者。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病情经临床X线、CT检查确诊;存在明确外伤史,且属于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机体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机体造血系统存在疾病的患者;严重精神异常患者。

2 研究方法:观察组行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患者机体患肢肩关节进行外展,借助X线图像,在其机体掌骨背外侧和掌骨两侧距离为1cm的位置开切口,形状为纵形,长度为大约1cm,对伸指肌腱进行分离,在与第2掌骨额状面纵轴保持垂直的位置处进行打孔,采用2枚螺钉进行拧入。然后将患者机体桡骨骨折部位的桡骨侧端偏背侧进行切开,将患者机体腕部骨折处进行显露,开展骨折复位处理,应用克氏针进行固定。然后在其机体的掌骨部螺钉出,采用主体连接管进行接入,采用夹钳放入,取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后,采用2枚螺钉拧入患者机体桡骨骨折近端中心部分近骨折区,将夹钳拧紧,从而达到固定的效果。手术治疗完成后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关节功能锻炼,手术治疗完成后2-3周对功能位进行调整,手术治疗完成后7周左右将外固定去除,然后指导其将功能锻炼进行加强。对照组行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其机体前臂远端桡骨侧开切口,形状为纵形,对其机体掌长肌腱进行分离,将旋前方肌切开,对骨折部位进行暴露,将骨折处的软组织进行清除,开展骨折复位后,采用钢板螺钉开展固定处理,然后进行逐层缝合,手术治疗完成后,外固定材料为石膏,并开展功能锻炼指导。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手术治疗完成3个月、6个月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应用腕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开展评价,内容包括:治疗后腕关节不存在疼痛感,可进行正常活动,握力恢复正常,背伸和掌屈活动度降低不足15o,则为优;腕关节偶尔出现疼痛情况,背伸和掌屈活动度降低15o-30o,则为良;腕关节频繁疼痛,背伸和掌屈活动度降低30o-50o,则为可;腕关节持续疼痛,背伸和掌屈活动度降低超过50o,则为差[3]。

5 结果

5.1 2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n,%)

5.2 2组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比较:观察组手术治疗完成3个月、6个月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比较

讨 论

在对桡骨远端骨折开展治疗时,传统切开复位手术会导致较大的手术创伤,同时手术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并且一般情况下需要接受重复手术,将固定物取出,操作较为复杂,同时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是依靠对桡骨关节内骨折部位开展有限切开处理,同时对复位部分进行撬拔,并采用助克氏针开展辅助,实施内固定治疗。不但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同时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术后机体康复。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在对患者机体的桡骨远端骨折开展复位处理后,实施跨关节外固定,可发挥持续的牵引作用,由此使外固定支架所具备的筋束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复位稳定性得以保证。并可对骨质塌陷进行有效预防,避免骨折移位的出现[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完成3个月、6个月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提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提升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可加快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速度,这与其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手术创伤小,解剖复位优势更为明显,可使机体关节面平整以及稳定得到更为有效的维持有关。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5]。

综上所述,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优于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使患者机体腕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猜你喜欢
偏角腕关节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