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坤 胡振春 邓 勇 向平均 杨国甫 肖 恒 张先慧 张傲立 胡盛武
(洞口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南 洞口 42230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骨质疏松症发病愈来愈多,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是老年最常见的骨折[1]。传统治疗方案采用长期卧床、支具固定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无法获得早期症状缓解、椎体高度难以恢复,同时骨量继续下降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使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洞口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9月-2017年8月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6例,年龄63-89岁,平均(76.3±7.09)岁,术前X片及CT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明显骨折线,伤椎椎体后壁完整,T9椎体3例,T10椎体6例,T11椎体7例,T12椎体14例,L1椎体15例,L2椎体7例,共58个椎体,其中双节段6例,单节段46例,临床症状主要为胸腰背部疼痛,检查相应节段有压痛或叩击痛,患者均不存在脊髓及神经损伤,排除心肺功能障碍和手术禁忌证。
2 手术方法:术中使患者保持俯卧位,于C型臂X线机监视下确 定椎弓根位置,进行定位标记,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使用专用穿刺针经椎体单侧椎弓根入路,将针抵至椎弓根外上缘,配合透视监测针尖方向,向内倾15°缓慢进针,当穿刺针达到椎体前1/3处时取正位透视监测针尖,确保其在棘突附近,此时拔出针芯,在C 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用骨水泥专用注射器匀速注骨水泥3-5ml,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3 术后处理:术后行X线检查,了解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24小时内预防术后感染,继续采用针对骨质疏松的相应治疗,术后24小时在腰围带或胸腰支具保护下床活动。
4 观察指标:通过对比术前与术后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情况,0 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对比术前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像学变化。
6 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30.83±8.23)分钟,术前VAS评分为(7.38±1.78)分,术后VAS评 分 为 (2.10±1.56)分,术后 VAS评分比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术前伤椎高度为(15.26±1.33)mm,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为(20.00±1.45)mm,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1 手术前后患者VAS、伤椎高度比较
注:手术前与手术后VAS评分比较P < 0.05,手术前与手术后伤椎高度比较P < 0.0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的微结构损坏,导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常以胸12及腰1节段多见[3],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可致患者预期寿命降低,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压疮、静脉血栓形成,致死率可达20%,永久性致残率可达50%[4]。经皮椎体成形术最早由法国医生实行,最早运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此后不断在临床上推广运用,现已成为一种新型、成熟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带来了福音。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通过穿刺导针经皮穿刺到伤椎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通过骨水泥的填充能立即减轻疼痛、强化椎体强度及稳定性、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Tohmeh等[6]研究发现,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注射骨水泥在生物学上无明显差异,肖建军[7]等对单侧、双侧PVP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得出,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射线暴露和手术费用等。整个手术操作依据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相关建议技术指导下进行操作[8],本研究均采用单侧穿刺,均为局部麻醉,手术切口约0.5cm左右,手术时间平均(30.83±8.23)分钟,本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可明显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局麻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具有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