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国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35)
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中,且该类群体通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具有较差的麻醉耐受性[1],所以说,科学选择麻醉方式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临床上选择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其镇痛与麻醉效果均较佳,为了对2种麻醉方式的有效性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详情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至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有92例,时间段为2016年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将气管插管困难患者、腰部感染患者、腰椎严重病变畸形患者排除。分为2组患者(n=46,信封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25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61-86岁,平均(73.42±2.16)岁;基础疾病:11例高血压,12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3例糖尿病;观察组:24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61-87岁,平均(73.21±2.23)岁;基础疾病:12例高血压,11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4例糖尿病。对比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2 方法:对2组患者均采取股骨颈骨折手术进行治疗,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应提前控制好血压,若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若伴有糖尿病,应给予胰岛素治疗,保持空腹血糖水平在10mmol/L之间,控制好病情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选择进针间隙为L3-4,进入硬膜外腔后将25G笔针式腰穿刺针朝蛛网膜下腔刺入,使得脑脊液流出后给予0.75%比卡因7.5mg,退出腰麻针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端3cm的位置,并采取平卧体位,调整麻醉平面至T8以下,并依据实际手术时间注射2%利多卡因(经硬膜外导管)。手术治疗时依据面膜纸帮助患者吸氧,手术完成后帮助患者给予自控镇痛泵镇痛处理,将0.75%的布比卡因(30ml)兑入氯化钠注射液(0.9%)内至200ml,10分钟为时间,麻醉时对于低血压人群给予10mg的麻黄碱静脉注射,心动过缓患者给予0.5mg的阿托品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7-0.08mg/kg静注,芬太尼4μg/kg静注,阿曲库铵0.7-0.9mg/kg,依托咪酯0.2-0.3mg/kg,等到患者松弛肌肉后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手术治疗时将异氟烷吸入,并间歇性补充适当的芬太尼与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与麻醉。手术完成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处理,将舒芬太尼100μg与氯诺昔康40mg混合,兑入氯化钠溶液(0.9%)至100ml的剂量,对患者给予静注,10分钟为锁定时间。
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表示不存在不良反应与不适情况,具有满意的镇痛效果;较好表示存在轻微的不适感,不会对手术造成影响,较佳的镇痛效果;差表示麻醉效果不佳,存在明显不良反应与牵拉痛,麻醉优良率为良好率与较好率之和[2]。对比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将2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基础资料记录至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若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可选择P<0.05表示。
5 结果
5.1 2组麻醉优良率对比: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详见表1。
表1 2组麻醉优良率对比(n,%)
5.2 2组麻醉起效与苏醒时间对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麻醉起效与苏醒时间对比
5.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股骨颈骨折以老年群体较为多见,且该类群体逐渐降低了脏器功能,导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实际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3]。腰硬联合麻醉是将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相互结合的方式,具有较为迅速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效果较佳,便于通过硬膜外置管的方式延长麻醉时间,利于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处理,麻醉效果显著[4],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给药剂量较小,利于控制麻醉平面,具有较为完善的手术区域阻滞效果,不会影响到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无明显的手术应激反应。
通常情况下,麻醉前应加强术前评估工作,积极控制各种合并症,若存在麻醉平面或者时间不足情况,应给予硬膜外麻醉方式补充,手术治疗时进行补液,利于保持血压与脉搏的稳定,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便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本次研究结果得知,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结论相符。
综合情况可知,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腰硬联合麻醉辅助手术治疗,便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