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不当认知心理及规避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9 02:44蒲红英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序译者译文

蒲红英

(伊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引言

通过观察部分高校的翻译课堂、访谈部分翻译教师以及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前测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翻译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句法及章法训练,很少关注作为译者的学生的心理,更没有对他们进行翻译心理训练,这也是翻译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社会希望大学培养出思辨能力强、实证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翻译人才,所以更需要从心理学的层面探讨翻译教学。随着翻译理论的多元化和人性化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从认知心理视角研究翻译教学的学者数量开始增加[1]。近年来,翻译教学也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和具体翻译过程,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心理学自1969年提出,至20世纪80-9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做为教学心理学分支的外语教学心理学,也力图从心理活动范畴找到解决或证明其正确的理论依据。朱纯[2]、董燕萍[3]等在外语教学心理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见解。目前,西方国家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该学科把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核心是揭示认知主体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翻译心理学和翻译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为人们研究翻译教学中作为译者的学生的翻译认知心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李奕、刘源甫认为:“翻译心理是指翻译时译者一系列应对的语时表现的内心活动形态、特点和规律”[4]。颜林海认为,译者认知心理是“译者翻译行为过程中的基本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与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5]。将翻译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用于翻译教学研究的学者也很多,但以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认知心理为受试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即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不当认知心理表现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规避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翻译正相关心理。

一、研究设计

根据李奕和刘源甫的定义,翻译心理是“母语心理潜势与外语心理定势相互影响的产物,是对两种心理的调节与置换。译者的翻译心理可分为翻译正相关心理与翻译负相关心理。当译者的母语习惯性表达心理向外语习惯性表达心理妥协时产生的是正相关心理,反之则是负相关心理。负相关心理也被称之为翻译不当心理[4]。

1.被试

以新疆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三个平行班共计120 位学生为研究对象,组织其参加问卷调查。该批学生翻译水平总体一般。

2.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采集。测量工具是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是笔者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不当心理表现及原因》的调查问卷。问卷由四部分组成:(1)学习障碍;(2)学习习惯(3);对翻译与文化关系的认识;(4)翻译心理。四部分均为单选题。题目1-6为第一部分,题目7-8为第二部分,题目9-11为第三部分,题目12-13为第四部分。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笔者发放了前问卷进行了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改进了部分问题的提问方式与内容。最终问卷共13个问题,均为单选题。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0 人,回收有效问卷110份。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统计

Q1.在翻译过程中,你最大的词汇障碍是什么?

64.5%的学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最大的词汇障碍是词义,26.4%的学生认为最大的障碍是词性,0.10%的学生认为是词的感情色彩。

Q2.你在翻译时会经常遇到不知如何解决语序的问题吗?

此题考查学生在语序方面的翻译不当心理。50% 的学生经常遇到不知如何解决语序的问题,34.5%的学生承认自己偶尔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只有15.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遇到不知如何解决语序的问题。在做翻译时,如果不能根据译文表达习惯对译文语序进行重新排序,得出的译文一定是晦涩难懂的。

Q3.在翻译时,你能找到句子的主干吗?

此题考查学生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是否会产生翻译不当心理。75%的学生在翻译时能找到句子的主干,而2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锁定句子主干时困难很大。能够准确找出句子的主干,表示学生对该句结构已基本掌握,从而能减少结构上出现翻译不当心理的机率。

Q4.你的译文中经常出现时态错误吗?

此题考查学生是否会出现时态上的翻译不当心理。54.5%的学生偶尔出现时态错误,25.5%的学生经常出现时态错误,而20%的学生很少出现时态错误。由此可见学生在时态转换时存在翻译不当心理,但不是很明显。

Q5.你在主动和被动语态转换上经常出现问题吗?

问题5 考查学生在语态上可能出现的翻译不当心理。43.6%的学生偶尔出现主被动语态转换错误,25.5%的学生经常出现,23.6%的学生很少出现主被动语态转换错误。汉语没有被动语态,只有被字句,而且使用频率也不高,所以英语被动句翻译成中文时常被处理成主动句,这一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也成为中国学生的翻译障碍。

Q6.你能根据语境猜出陌生词汇的意思吗?

问题6 考查学生根据语境猜词义的能力。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时代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话题、交际方式等。脱离上下文的翻译常出现违背逻辑的错误。一般话语在不同的时间里往往会具有不同的意义,话语所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及地点,都对翻译有所影响。50%的学生可以通过语境猜出陌生词汇的意义,30%的学生偶尔能猜对,20.9%的学生很少能根据语境猜出原文中的陌生词汇。数据表明,一半的学生具有根据语境猜测出陌生词汇的能力,这说明他们这方面的翻译不当心理不算强烈。

Q7.如果遇到按照原文语序无法翻译出通顺译文的情况时,你会抛弃原文结构,选择按照原文內容的事理逻辑来组织译文吗?

此题考查学生在语序和逻辑翻译不当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会按照內容的事理逻辑来组织译文;40%的学生偶尔会按照逻辑来组织译文,只有22.7%的学生会想到打乱原文语序,并按照內容的事理逻辑来组织译文。弄懂原文逻辑并将其忠实传达到译文中,说明译者对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和接受心理了解较多。

Q8.你在译文中使用中式英语的情况多吗?

问题8 考查母语文化负迁移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文化迁移指的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于目的语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6]。文化负迁移指“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民族文化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对新的语言和文化现象进行改写,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对外语习得产生干扰作用”[7]。文化的负迁移导致翻译正相关心理缺失,表现之一就是译文出现中式英语。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也叫“中国式英语”,意思是汉语及英语组合而成的语言,具体而言是指那些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8]。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可知,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44.5%的学生在其译文中会用到中式英语。

Q9.翻译时你会特别注意词汇的文化意义吗?

问题9 考查学生对词汇的文化意义的重视程度。40.9%的学生在翻译时很少注意词汇的文化意义,43.6%的学生偶尔会注意,只有15.5%的学生会经常关注词汇的文化意义。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在翻译中都不太留意词汇的文化意义,因此容易形成文化翻译不当心理。

Q10.你会主动学习与翻译有关的文化知识吗?

此题考查学生文化翻译不当心理的原因。在教师不主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只有0.05%的学生会自主学习和了解与翻译有关的文化知识。这说明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学习很不重视,所以在翻译时遇到文化负载词和文化现象时不知如何处理。

Q11.你认为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大吗?

问题11 考查学生文化翻译不当心理的原因。77.3%的学生觉得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学习的影响很大。大部分学生认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但仍有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影响完全不重视,这是他们出现文化翻译不当心理的原因之一。

Q12.当出现语言和文化障碍时,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问题12 考查学生在遇到翻译困难时的心态及调整心态的方法。结果发现,37%的学生在遇到语言和文化障碍时,会通过客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23%的学生只顾埋怨翻译太难而不去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在翻译时内心充满抱怨,则会出现不当心理。

Q13.您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对译文质量影响大吗?

问题13 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译文质量的影响。52.7%的学生认为,做翻译遇到障碍时,积极心理的自我调节对译文质量有明显影响。心态决定成败,积极心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三、结论和启示

1.主要结果

此次调查问卷的主要结果是揭示了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不当心理的表现及原因。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四种翻译不当心理:①文化翻译不当心理。文化翻译不当心理是指:“译者对文本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认知缺失,因而养成盲目语际交换的翻译习惯”[4]。问卷调查第8 题显示,44.5%的学生都会在其译文中用到中式英语。问卷调查第10 题显示,在教师不主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时,只有0.05%的学生会自主学习和了解与翻译有关的文化知识。这说明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学习很不重视。因此,容易出现文化负相关心理;②词汇翻译不当心理。词汇翻译不当心理与译者母语习惯性表达和接受心理的描写有关。此次受试学生的词汇翻译不当心理具体体现为在理解词义和确定词性时不够灵活,缺乏分析能力。问卷第1、6 和9 题反映大多数学生在背英语单词时只关注该词最常用的字面意义,却忽略其文化意义、语法意义、搭配意义、联想意义、情感意义、语域意义等,不能根据语境推测出多义词的其他意义;③语法翻译不当心理。英、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各自语法结构不尽相同,具有汉语或英语各自习惯性表达或接受心理特征。问卷第2、3、4、5、6题显示此批受试的语法翻译不当心理具体体现在时态、语态、语序和句子结构的分析与转换上;④逻辑翻译不当心理。问卷第7题数据统计显示,只有22.7%的学生会想到打乱原文语序,并按照內容的事理逻辑来组织译文。

2.教学启示

翻译心理变动幅度大,但也存在可塑性。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四种翻译不当认知心理,笔者总结了六种规避教学策略,希翼对广大翻译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启示。

(1)针对文化翻译不当心理的规避教学策略。李奕和刘源甫认为,“如果译者心理活动内容和方式照顾到了的语心理活动常态,文化信息就不会流失,这也是比较理想的文化翻译心理正相关形成模式”[4]。因此要让学生形成翻译正相关心理,教师自身应当强化对目标语文化元素的学习,加大教学内容中文化比重。其次,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接受母语负迁移现象并学会利用母语文化正迁移来规避负迁移。

(2)针对词汇翻译不当心理的规避教学策略。翻译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加强词汇语境意识、逻辑意识、搭配意识和文化意识,帮助其全面把握词汇内涵。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的词汇障碍来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培养其自我纠错意识。

(3)针对语法翻译不当心理的规避教学策略。英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各自的语法结构也不相同,因此都具有各自的习惯性表达和接受心理特征。汉语语用者若能用英语的语法心理认知原则去看待语法表达和接受心理,则会形成语法上的翻译正相关心理[4]。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纠错要有重点,一次只纠正一类语法错误,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可以有效地避免重犯同类错误。其次,译文交上来后,教师必须对译文进行仔细批阅,并且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式来处理学生的语法错误。最后,在讲评翻译作业时应对普遍存在的语法问题重点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对各种典型的语法错误展开讨论,分析错误原因及改正方法。在讲评学生的翻译作业时应尽可能结合学生必须掌握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4)针对逻辑翻译不当心理的规避教学策略。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让他们有意识地从文章的逻辑关系入手去分析、理解原文,然后再做翻译。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翻译中常见的几类逻辑错误并找到解决的办法[9]。

(5)课堂上进行翻译心理培训。心态决定成败,积极心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问卷12 题数据显示,当出现语言和文化障碍时,37%的学生会通过客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而23%的学生只顾埋怨翻译太难而不去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翻译心态,还有22%的学生会在责备自己之前没有认真学习。如果在翻译时内心充满抱怨,则会出现消极态度,造成负相关心理。翻译教师首先应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掌握专业系统的心理培训方法,多借鉴心理学及口译课程体系中的心理培训模式,唯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翻译心理培训,稳定其翻译情绪,提高翻译成就感,减少他们的翻译焦虑。

猜你喜欢
语序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