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妍 梁玉婵 李又佳 黄 燕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肇庆 526000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是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症状在医疗干预后仍逐渐恶化或加重的病理过程,临床可表现眩晕、复视、双眼黑蒙、共济障碍、构音及吞咽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瘫痪、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2]。目前,常规对症治疗是PIS 的常见疗法,可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可能由于疗效较为单一,仍有部分患者的病情疗效不佳[3]。而有研究显示,银杏二萜内酯是第 4 代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神经保护等作用,但有关该药物对PIS 患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4]。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PIS 患者银杏二萜内酯治疗,探讨其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本院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100 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NIHSS 评分变化>4 分或者SSS 评分变化>2 分,且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2)无本次治疗药物过敏史;(3)入院前1 个月无糖皮质激素、免疫、抗炎、抗凝等治疗史;(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有血液性疾病;(3)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4)拒绝或终止本次研究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给药组,每组50 例,其中常规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0 ~65 岁,平均(51.4±5.2)岁,体质量指数值22.36 ~28.83kg/m2,平 均(25.12±2.65)kg/m2,病程1 ~10 年,平均(5.12±1.25)年;给药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0 ~67 岁,平均(51.6±5.4)岁,体质量指数值21.34 ~29.67kg/m2,平均(25.23±2.58)kg/m2,病程1 ~11 年,平均(5.23±1.30)年,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组 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即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纠正、控制血压、降糖及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调制稳定斑块等基础对症治疗。
1.2.2 给药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即静脉滴注银杏二萜内酯(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20120024,5mL),5mL/ 次,1 次/d。
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7d 后的神经功能、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神经功能[6-7]: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 量表(MRS)进行评分,NIHSS 量表包括视野、肢体运动、感觉、意识等15 个项目,总分0 ~42 分,MRS 量表根据患者状况评分,总分6 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重。治疗疗效:NIHSS评分减少90% ~100%,体征、症状消失为显效,NIHSS 评分减少46% ~89%,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NIHSS 评分无减少,且病情恶化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恶心、呼吸困难、出血、皮疹瘙痒等症状。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Z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组时间差异采用两两LSD-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NIHSS、MRS 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MR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给药组治疗后NIHSS、MR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3d后的NIHSS、MR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3d后的NIHSS、MRS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NIHSS MR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给药组 50 24.65±2.65 10.12±1.12* 3.25±1.12 2.05±0.46*常规组 50 24.48±2.59 16.31±1.74* 3.24±1.11 2.68±0.74*t 0.324 21.152 0.256 6.865 P 0.747 <0.001 0.784 <0.001
给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PIS 是临床较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其致病机制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壁病变,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隶属难治性脑卒中,其病情发作十分凶险,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早期及时的正确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8]。
目前,临床治疗PIS 患者主要通过基础对症治疗,可有效暂时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神经功能缺损,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情未能有效控制[9]。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PIS 也有一定突破,相关文献报道,银杏叶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功能,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而银杏二萜内酯注射液作为第4 代银杏叶提取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特异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靶点,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其级联反应,已逐渐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10-11]。
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及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结果发现两组神经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且给药组治疗后NIHSS、MR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而仲崇金等[12]研究结果也证实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能够保护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损伤,进一步表明银杏二萜内酯可有效改善PIS 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这可能是PIS 患者在降压、降糖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常规治疗下可暂时抑制病情发展,但病情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在联合银杏二萜内酯治疗下,可能由于其是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抗氧化应激、抗炎及减少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抑制并减少海马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修复,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损伤[13]。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给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此与邱斌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银杏二萜内酯治疗PIS 患者的疗效较佳。这可能是银杏二萜内酯可特异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靶点,即通过拮抗磷酸酰肌醇3 激酶一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途径达到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且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其疗效逐渐显著。此外,本研究发现给药组不良反应较常规组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为一过性。且银杏二萜内酯和抗血小板药物同时使用并不会增加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如胃出血的风险,进一步提示该药物治疗PIS 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15]。
综上所述,银杏二萜内酯可有效改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