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酒店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针对现有职业素质培养中综合性培养略显不足、忽视养成教育模式的建立、忽视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的问题,提出强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着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 酒店管理专业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117-02
现今,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高职院校就业声誉主要取决于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且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后期招生数量。职业教育的开展应将学生就业出口问题纳入规划范围,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不达标,将会极大地浪费前期所投入教学资源。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所招聘学生能够达到岗位实际需求的在少数,经调研发现,导致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脱离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由此可见职业素养是企业准入的基础门槛。从毕业生角度来看,若要从百万人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当培养自身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备技能之一,而职业技能所涵盖范围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为酒店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为酒店日常管理及日常操作。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应对基础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应熟练掌握酒店前厅接待、餐饮、客房服务、交际礼仪、柜台收银以及卫生清洁等各项操作。
(二)人际交往能力。酒店管理工作接触面较为广泛,群体化现象较为普遍,一般各大酒店招聘员工时都有一个共同要求那就是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需要以过硬人际交往能力与客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自始至终坚持“客人之上”的利益原则,同时也可实现对各种复杂人际交往关系的有效应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各种突发性状况;另一方面需要与酒店各部门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沟通与配合来共同完成工作目标。
(三)组织协调能力。通常情况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锻炼岗位多为基层任务,从基层做起逐步转入正式工作岗位,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自身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高效完成各项事务的应对和处理。但从学生社会实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过于片面化,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职业素养的优化效率不高,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酒店服务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是酒店从业人员的从业前提,也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之一。服务意识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具体表现为:员工要微笑待客;时刻注意、满足客人的需求;热情周到;亲切真诚、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客人等。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培养忠诚的顾客。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偏重专项培养,综合性培养略显不足。一是高职院校未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多种培训方案和计划,例如职业应聘技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二是未能均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的课堂时间分配。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应按照不同学期学习内容和标准的变化,适时增加实训教学课时,保证每学期实训课程为5~6次,而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大三上半学期的后期和下半学期整体均属于实训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深入社会,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不断总结实践工作经验,确保自身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三是校企合作模式贯彻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模式将高职院校和企业连成有机统一体,两者通过合作教育形式,进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但从实际教学运行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均以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体验的积累为主,而职业素质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对其的培养和养成不能单纯依靠职业培训而获得。
第二,忽视养成教育模式的建立。相较于高等教育类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基本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自律性差、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强、组织纪律意识薄弱以及自身职业素质主观意识不强等素质表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學校未建立养成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和学习氛围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师所传授就业信息以及专业知识的渗透等,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素质目标,更谈不上培养职业素质。因此,教师对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新审视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偏重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质的培养,忽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从组织结构来看,职业素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显性职业素质,另一部分为隐性职业素质。其中,显性职业素质,例如学生外在形象、知识储备以及职业技能等,所占比重较小;而隐性职业素质是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以及职业态度等,占据了整个职业素质的绝大部分。由于显性职业素质的易考核性和易体现性,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更加强调对显性职业素质的投入。相反地,隐性职业素质则时常被忽略,但这反而是决定学生就业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三、强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就业竞争力时,要对人才社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规划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始终坚持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基本原则,以酒店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酒店管理职业自身特点以及岗位任职要求等为基础,充分发挥酒店管理工作过程的导向作用,对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针对性参考,更加精确地对职业任务进行定位,确保将工作任务、专业知识、职业人技能三者相联系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酒店需要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做好后期工作任务执行及未来发展的充分准备,有助于学生以高质量水准完成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增强学生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成熟性。国内相关学者提出,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毕业前制订未来职业规划的学生不到80%,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就业阶段后压力倍增。高职院校多为三年制院校,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时间为大二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开始,在校时间课程安排相对较为紧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尽早完成,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实习早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观念,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辅助学生在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背景下,对自身进行重新审视,增强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可将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为一门独立性质的课程,从入学新生教育开始,每学期不断对系统知识进行梳理,经过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组织,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确保就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等的全面提升。
(三)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改善任务艰巨且复杂,高职院校应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程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拓宽心理教育渠道的基础上,征得家庭和社会高度信任和配合,确保心理教育效果和质量。酒店各部门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实习岗位,学生在实际岗位实习过程中,即使处于管理层仍有客户称其为“服务员”,使得学生自信心衰减,失去对行业的自豪感。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于这种工作现实的接受程度较低,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消极心理,如抵触、烦躁或者逆反等。因此,高职院校应以专业所面临环境为基础,对学生自我岗位认知和就业环境所接触群体进行普及和心理疏导,避免对学生“品学兼优”等表象的过度要求,应以工作环境的全面适应为培养重點,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本领和提高待人能力。
(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可在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第二课堂,优化学生职业素养。在校内增设第二课堂是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形式。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借助第二课堂中的先进教育形式,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日常活动的开展和范围应尽可能地拓宽,增设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以及志愿者活动等,也可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创新发明大赛、茶艺插花大赛以及酒店管理职业风采大赛等活动的举办,或者结合当下青年人喜欢参与的具有合理性的一些新潮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和竞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确保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着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加快成立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科研团队,促进教师全面发挥科研创新精神,深入酒店管理了解该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总结和积累丰富的服务经验和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团队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和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组织教师参与酒店企业调研实践,有助于发挥学校教师优势,第一时间掌握并更新相关行业动态信息,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充实。另一方面,聘请酒店企业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人员进入高职院校作为兼职教师,能发挥酒店企业人才优势,促使“双师”队伍的合理构建,将行业最新动态、最新知识正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将实践技能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将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转化到学生身上。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与社会之间的契合度和适应性,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应金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拓展的目标体系及运作机制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申松姿.探究与高职院校学生择业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1)
[3]涂海英,陈建萍.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4]李琴.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6)
【作者简介】张蓉倩(1981— ),女,广西梧州人,梧州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