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爱园镇中心小学 郝利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各具特色的课堂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创新的方法,各类教学模式参差不齐、层出不穷,然而,在这样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真正得以提高与发展?
从现实教学情况来看,仍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根源,最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往往采取“复制式的文本语言”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积累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获得一定的实践体验,但是实际上,如果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提升,还需要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所提升与发展,这些才是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运用语言。
教师如果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白怎样来进行写作,为什么要这样写,如何写才能够让读的人感觉到满意。总体而言,就是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教学当中掌握到写作的方法,学到写作的技巧,并且能够懂得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从而真正吸收营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顾名思义,学生只有在反复品读、反复咀嚼的过程当中,才能够用心地去揣摩,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分析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才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特别是对于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一种解读,这些都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每一篇课文当中,总是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或者是段落,这些段落和词语都有着很强的概括性,同时也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与全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或者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关键句子进行深入的探究,让他们懂得从一个字、一个词语或者是一句子引发对全文的思考。所以,教师教育学生要通过这些词语去体会其情意的表达,感受文中的言语。
在苏教版各年级的语文教材当中涉及的文体形式比较多样,而每一种文体形式都有着独特的内涵以及规律。不同的体裁,作者的表现方法以及写作手法,包括教学的重难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需要因体施教,也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来设计教学过程,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利用固定的模式。
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同时能够结合体裁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去探究文本的内涵,能够掌握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并且能够探寻出作者究竟是怎样进行写作的,为什么这样写作。同时,能够从选材上进行考虑,也能够抓住细节描写进行考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会语言,探寻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而有意无意地让学生能够将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命表达当中去,在反复的练习当中来增加自己的语感。
课文的真正价值就是能够让学生从文本当中获得启示,能够丰富自己的智慧,同时能够掌握文本所体现的表达方法以及艺术。那么,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着力于将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写作奥妙之处,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去学习语言,去合理地运用语言,能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一个框架,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深入了解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它本身就是支配写作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说是看不见的一双手,这与我们写作有着直接关系,是属于拓展性的知识。教师必须要通过长期的引导以及激发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去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学生能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能够通过反复的品读与感悟,积累文章当中的妙词佳句,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如果要想真正提高学生创作的能力与写作的水平,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教学,真正抛弃原本复制性的、单一的文本语言式的教学,同时立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写作方法,对文本的语言魅力进行品读,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方法,并且能够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探究写作真实意义与价值。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整合,学以致用,从而构建出写作的整体框架。这样的习作教学才能够为学生开辟一条提升自己核心素养的路径,从而真正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索探究能力,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探究教学当中去潜移默化地激发思维,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