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马 薇
【案例背景】
学生每次一到习作就会出现畏难情绪,教师一改到习作就一肚子牢骚。学生的习作问题要么不会选材,要么描写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天马行空不知所云。那么,习作的教学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在班级进行了一次 “我为什么怕写作文”讨论,学生纷纷发言,我所教的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为:(1)不知道写什么内容;(2)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具体生动。这两个问题指向选材和细节刻画,而造成这两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会观察引起的。鉴于此,我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体验习作的教学,在活动体验中助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案例描述】
(一)教学生看什么
1.今天咱们要进行一场比赛。老师已经邀请了两位同学做模特。早就听说咱们班的男生聪明伶俐、女生心灵手巧,现在再请男女生各推荐或自荐一名上台参加比赛,条件是— —心灵手巧。(男女生各选一名选手上台)
2.宣布规则。(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两个队在歌曲播放的过程中扎辫子,歌曲长度为2 分半,歌曲停,参赛者必须立即停止扎辫子。
(2)谁扎的辫子整齐漂亮为胜利方。
3.采访男女选手:你觉得你有取胜的机会吗?(相机板书:心理活动)
4.温馨提示。
(1)为了能够更好地观赛,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观赛时应该观看什么?(相机板书:主要角色 动作、神态…… )
(2)那么你们除了看焦点人物外,还有哪类人也要稍带看一看?(相机板书:群众演员)
(3)这两类人群在观看的时候要不要分一分主次?(板书:主次分明)
在日光温室茄子的栽培技术中,选种育苗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茄子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选种的环节中,首先,要选择种粒饱满的种子,进而保障种子的成活率。
【设计意图】
在班级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推荐动手能力强的男生、女生各一名参加班级的扎辫子比赛。等选手上台之后再告知他们参赛的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点已被激发,此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觉得好玩,显然失去这个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教会他们留心生活,学会观察,于是教师借助和孩子们聊天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聊出了需要观察的对象有哪些,哪些要重点看,看什么。直击教学目标,让活动目的也跟着清楚。
(二)引学生看具体
1.激情背景音乐响起,男女选手比赛扎辫子。
2.发型展示促联想:在宣布比赛结果之前,我们先请这两位模特用最酷的动作展示一下今年最时髦的发型。看了她们的发型,你想到了什么?
3.宣布比赛结果。
4.二次采访:男生、女生分别发表赛后感言。
(1)男生:在这次比赛中,落后了一点点的你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吧!
我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他扎辫子时的表现,好吗?
(2)女生:你觉得你获胜的诀窍在哪里?
(3)我想请你再演示一下扎辫子的方法。同学们,可要认真学习哟!
女生边演示边讲解动作,教师相机板书重要词语。(师相机板书:梳、捏、套、绕)
(4)谁能来描述一下她扎辫子时的表现?(引导学生将动作说具体、生动)
5.台上选手的比赛很精彩,台下观众又有怎样的反应呢?现在谁来描述一下同学们(观众)的反应?
(1)生描述。
(2)师引导——有详有略: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描述,这样的略写以群体形式写,这一群如何,那一群如何,画面也就丰富了!(相机板书:群体 个体)
【设计意图】
相对“看什么”而言,“怎么看具体”是难点。因此,这部分的教学中运用观察联想结合法、回忆情境以及情境再现策略等帮助孩子去学会观察具体。比如,在学生将辫子扎好之后进行模特走秀,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发型进行想象。学生观察到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无限宽广的具体的画面,进行丰满自己的习作。再如,让学生回忆男生扎辫子时手忙脚乱的动作,可以让学生的一笑而过变得丰富起来,回忆是为了聚焦男生的表情与动作,将细节放大,落在学生的心中。其次,女生再次去演示扎辫子时,学生又再次聚焦了动作,这次的动作不仅与男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了扎辫子究竟有哪些具体的步骤。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的习作教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节课他们很愉悦。而课后习作反馈则更给了我许多惊喜,一幕幕有意思的画面,一段段趣味十足的文字让我深刻地反思自己平时的习作教学。我们常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如果学生不会观察,那么生活的泉水将输入不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自然要肩负起这一份责任。
一、明确目的,让观察有所指
可观察的内容纵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放手让孩子任意去观察,可能效果甚微。尤其是习作教学,最后的呈现是文字,如果没有切切实实地观察,那么习作自然仍是空洞的。因此,从20 世纪90年代末期就有许多老师提倡体验式作文,我们常常看到语文老师带领孩子走在校园中去寻找春天,带领孩子们在实验中去观察实验的现象与结果等,这些活动的安排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力培养的载体,但如果这些活动在开展时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不善于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师需要做细致具体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的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就如案例中,教师开始直接问“为了能够更好地观赛,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观赛时应该观看什么?”“除了看焦点人物外,还有哪类人也要稍带看一看?”“这两类人群在观看的时候要不要分一分主次?”这几个问题一出,学生在观察时就知道该看什么了。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有所得
新课标在中年段习作教学中提出“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一格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怎么观察却没有说,很多时候是靠着学生的悟性或者教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生活经验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时,如果他们无法可依,自然出现了无话可说或者写作不生动的现象。我们都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实体验习作教学中的活动也只是个例子,通过例子让学生学会观察。例如本案例中,教师在安排采访、扎辫子、模特走秀、赏辫子等活动之时,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在助力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两次的采访一次活动指向于心理活动,一次活动聚焦于人物的神态与动作的观察,解决“看什么”的问题;模特走秀以及赏辫子活动的进行是在促进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与联想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写作的画面感,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步步落实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日积月累,学生定有进步。
三、小小日记让观察成习惯
如果只把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留在课堂中,留在教师的活动设计中,那么这样的进步也是举步维艰的。因此,需要让学生养成日常观察记录的好习惯。日记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养成积累观察的好习惯。它不但能通过对材料的系统化组织提高观察分析思考力,还能通过积累习惯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观察自觉性,还能丰富想象和思维。许多科学家、生物学家都非常重视观察日记法。但是在操作中不可将其当作任务,固定多少字,每天都要写硬性要求,要以鼓励为主,保护孩子的兴趣与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换句话说,于习作而言,观察也是最重要的能源。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引领学生学会观察这个世界,进而慢慢留心这个斑斓的世界,学生的内心才有真正的丰满,习作才能迸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