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琼
呆板、硬性的教学与开放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游戏教学兼具知识性、娱乐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音乐课堂变成听音乐、讲音乐,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教师要用游戏点燃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音乐知识,还能体验背后的文化,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教师要释放孩子的天性,顺应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游戏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不同才能的学生各展其能,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可以在表达中发挥自己的优点,擅长肢体动作可以的舞蹈课上发挥自己的优点,擅长唱歌的可以在音乐课中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学生成绩不佳,由于缺乏思考的积极性,学习不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游戏的内容要浅显,要易于让学生接受,让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享受快乐的过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时,教者以小动物张嘴的图片来替代上分音符,以它们闭嘴的图片替代四分休止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游戏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让他们通过敲打节奏的方式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一)因材施教 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听到什么?会学到什么?他们在学习中会产生哪些感受?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才能顺着他们的思路去开展教学,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入音乐游戏,要营造活泼、自由的氛围,教师要针对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堂中开展“节奏游戏”,让学生听一段旋律,感知乐曲的旋律、速度的快慢,将听到的内容用符号画出来,当学生感到旋律很快时用“VVV”来表示,如果听到较慢的旋律速度时,用“≈≈≈”表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多感受音乐。
(二)音乐为主 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要以音乐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要让游戏的情节与音乐的节奏、情感结合起来,利用旋律、风格等要素培养学生听、唱、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将音乐元素与游戏关联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扭转中掌握音乐知识。游戏应成为辅助性音乐教学的手段,不能成为音乐活动的阻碍,要让游戏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由浅入深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应将简单的音乐知识与形象的游戏结合起来,让音乐知识不再枯燥,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有些音乐知识较难,教师要将其拆解开来,把每个部分的知识设计成一个小游戏,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四)寓教于乐 教师要以音乐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全身心地投身于音乐学习中,以自己的肢体、乐器等方式展示自我。教师将游戏融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教师要以游戏为师生搭建沟通的桥梁,增进他们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教师要避免“只游戏不音乐”的情形出现,能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音乐知识.在音乐学习中,有的学生不是很喜欢学习音乐,但他们是乐于参与游戏的,并会在耳濡目染中不经意地学会。如果没有游戏的融入,音乐教学变得单调无味,音乐教学中不是简单的听音频唱歌曲,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参加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积极配合中轻松地掌握音乐知识。如教者可以开展“击鼓抢答”的游戏,出示几组节奏题目,让击鼓人按节奏击三遍由其他组抢答。学生在游戏中可以掌握节奏知识。
(一)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唱歌课中的应用 音乐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教师要将震动发出的音响效果与学生的听觉发声能联系起来。教师要让学生聆听音乐,要将节奏的游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联系起来。如在学习音的时值、高低、强弱、速度等都可以用节奏的游戏来学习,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音乐。如在学习《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内容时,教者让学生观察小米粒在敲击鼓以后的变化,感知米粒跳动幅度与敲击力度的关系。教者边唱边敲,根据歌词把握鼓声的轻重快慢,看看鼓上的小米粒是如何跳舞的,歌里的小鼓是如何唱歌的,小学生跟着旋律徒手打节奏,并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表示歌曲内容。开展“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让学生感知快慢轻重。
(二)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欣赏课中的应用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拟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很多歌曲都是以人物、动物作为主角的,其主题鲜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表演类的游戏,能清晰地表达音乐、感受歌曲。模拟表演,能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总之,游戏是小学生本能的活动,也是他们快速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教师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