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梅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感悟。然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很难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深入感悟。我在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从文章的字词入手,和文本展开深度对话,促使学生提高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深入到文本的内部,展开生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理解能力有限,很难在自主阅读中快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词串文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然后尝试利用这些词语进行复述的活动,将这些词句整理成整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这样就起到了以词串文的效果。
《嫦娥奔月》一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在指导学生阅读此文的时候,我选择鼓励学生展开复述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字词,并将字词学习和阅读理解结合在一起,我选取了文章中的一些字词,并鼓励学生以词串文,梳理故事情节。如:“冒烟、解除、敬重、迫不及待、威逼、周旋、疾步、洒满清辉”等,这些词都是文章中比较重要的词。我先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阅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又鼓励学生尝试将这些字词结合在一起,复述文章的情节。如有学生尝试复述:“原本天上有九个太阳,晒得地上冒烟。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解除了问题,得到百姓敬重。他得到了王母送的仙药,逢蒙利用他不在家,迫不及待地威逼嫦娥。嫦娥与之周旋,疾步取过了药,吞吃了下去,最后飞到了洒满清辉的天上。”
不少教师会将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而我则将两者整合在一起,利用文章中的生字生词鼓励学生展开文章故事情节的复述活动。这样就突破了单纯的字词学习,而是让学生在以词串文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这样的学习不仅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到了生词,而且还能让学生提高概括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作品的难度很大,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鉴赏文章的字词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鉴赏全文。我鼓励学生尝试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尝试用替换法进行分析,看看文章的用词好在哪里。这样就让学生理解了如何围绕字词展开鉴赏,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黄果树瀑布》一文十分优美,为了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风格,我鼓励学生找出其中的好词好句,分析一下能否用其他的字词替换,替换后是否给人不同的感受,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展开鉴赏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分析“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的“撩”,我鼓励学生找出其他的词语来替换,如有学生用“拿、取”等词语替代。我又鼓励学生说说不同之处,学生提出:“水是无形的,直接‘拿、取’似乎有些不妥,而‘撩’有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的意思,所以十分合适。”还有学生提出:“‘撩’给人一种十分随意的感觉,我觉得和作者此时的心情十分符合。”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巧妙之处,体会到了作者斟酌词句的能力。我又鼓励学生分析“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的“漂浮”等其他的字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教师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总是鼓励学生说说对于字词的独特看法,这样学生就能展现出自己个性化思考的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体会作品中富含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和价值观,难度也是很大的,我在教学中从文章的字词入手,鼓励学生感受人物的情感,体会其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力量,并尝试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思考,这样就找到了突破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价值情感。
在指导学生阅读《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从分析文章的字词入手,挖掘其中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如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字词:“端详、扯、若有所悟”,并鼓励学生思考:“如果让你来描写李时珍的话,你会用哪些词句呢?你觉得文章中选择的这些词句,能否展现出李时珍的特点呢?”学生认识到:“‘端详’说明李时珍十分认真,仔细查看,‘扯’说明他不仅观察,而且还亲自尝试,有实践精神,‘若有所悟’说明他仔细思考。”“李时珍让你感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做事情十分认真,一定要亲自去做。”“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是医生,如果不这样的话,很容易因为记录错误而让病人遭殃。”我继而鼓励学生探究认真负责、艰苦朴素的精神情操,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就起到了挖掘人文信息,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的效果。
从文字入手,激发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提升文本阅读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得到思想教育。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从挖掘文章的字词入手,促使学生和文章进行深入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文字魅力,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