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昭欢
(广西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边缘学生的产生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文化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中始终有一部分同学会因为教师、同学甚至自己的原因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蜷缩于自己一方小小的天地中。边缘学生的出现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背离,更是一种隐性的人才浪费。本文旨在联系认知发展理论与边缘学生的关系,为一线教师和边缘学生自身打开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窗口,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能正确看待边缘学生的认知发展,消解边缘现象。此外,由于以边缘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专著大多集中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跟踪研究,因此本文的所描述的边缘学生亦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提到课堂教学边缘学生,很多人往往将他们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问题学生、后进生、弱势学生联系起来,其实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课堂教学边缘学生群体的形成原因与特征更为复杂,是更为特殊的一类群体,用“隐形学生”、“灰色学生”、“班级嫌弃儿童”等概念进行类比更为恰当。
由于边缘学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因而边缘学生的概念界定得不十分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课堂教学边缘学生的存在主要是相对“非边缘”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非边缘”学生是指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学生。他们不一定都十分优秀,但是在课堂中总能紧紧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将自己与课堂紧密结合。边缘学生恰恰相反,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掉队”,或者莫名的远离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能力或者因为自身的主观意愿不愿意参与。[4]他们在个体的学习生活中总是封闭的,甚少或者是避免提及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在与人交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孤独感,因此在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总是“受忽视”乃至“受遗忘”。因此,总的来说,边缘学生指的是那些游离于日常课堂教学之外,远离教学活动中心,在与人相处中受到忽视或遗忘甚至是排斥的带有孤独感的学生。
课堂教学边缘学生的主要特征是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具有隐蔽性。在认知方面,边缘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不完整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经历信息输出过程;在情感方面,边缘学生也不能也不会完全释放或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疏离的群体,与教师或同伴往往存在交往不畅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容易扭曲他们的真情实感;在行为方面,他们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看法,不会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消极对待小组活动,这些在个体行为上的内向和保守促使他们成为容易被遗忘和忽视的对象。由此可以看出,边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囿于自身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不完全,促使他们越来越害怕勇敢的表达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的知识去帮助边缘学生,使他们回归正常的学习轨道,使学生不再有中心与边缘之分,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4.1 教学应适应边缘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智力都会按照同样的顺序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之上。[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强调要把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上进行。[6]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日常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准备的知识点是否适应边缘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是否符合边缘学生的年龄特征。除此之外,教师应时刻清楚边缘学生的认知能力处在什么阶段发展水平,给予边缘学生更多的关注,有针对性的进行优质高效的教学。
4.2 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生活在城市高楼里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都在很少有同伴的情况下自己“孤独的成长”,导致儿童在上学后不会很好的处理同学同伴关系,甚至在成年后有的社交困难。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社会交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变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边缘学生在与同学、教师的交往中往往表现得不尽人意,这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帮助边缘学生走进学生活动群体,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合理引导边缘学生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消除边缘学生的边缘感。
4.3 教师应明确边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潜能。“最近发展区”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至少应确定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指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过程。“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它能激发和引起处于最近发展区中成熟阶段的一系列功能。[8]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边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设置相应的目标,并帮助他们达到相应的目标,使他们有更多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对日常教学活动的兴趣,自觉走入教学活动中心,消解边缘现象。
4.4 教师应健全边缘学生的认知过程。边缘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是不健全的,他们在接收信息之后很少能够给予反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对教师的提问不能很好地理解并作答,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方面也有所欠缺。由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的重心,改变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现状,将教学从知识引向任务,以生动、丰富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从根本上转变边缘学生旧有的知识观和认知方式,将教学放置于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在直面任务、体验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实现对教学的全面参与。
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正常的教育,积极的教育和具有一定目的的教育,能很快使儿童集体变成完全正常的集体。任何天生的犯过失的人,任何天性的不良性格,是绝对没有的。”[9]我深信课堂教学中的边缘学生在经过一线教师的不断帮助下是能够转化的。因此,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边缘学生,请不要放弃他们,教育是一种等待生命的艺术,他们正是一朵朵待成熟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