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2019-11-27 04:3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朱怡青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素养阅读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朱怡青

阅读是人通过浏览文字而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智力性活动,能使人认识世界、拓宽思维以及提升文学修养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应用在语文这一学科中,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升对生活中事物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传统,严格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让思维碰撞,巩固阅读理解方法;展开想象,练笔升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运用。

一、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这个阶段本就处于天性开发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学者曾根据心理学相关理论认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在自己体验的基础上发展个人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教学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正处在走向少年期的转变过程,他们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属于自己的对事物的思考,逐渐出现了些许叛逆现象,开始不满足于听老师单纯地讲课,对课堂教学的接受度也开始下降,他们开始喜欢看课外书,对自然中的很多现象感到好奇,对社会中的很多东西充满渴望。因此,教师在进行该课的讲授时,可以提前捉几只蟋蟀,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在看到蟋蟀时的看法。这样一下子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顿时学生之间展开激烈讨论,每个同学都在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对蟋蟀的了解。于是可以在这个情况下顺势利导,继续追问学生:蟋蟀的巢穴是怎样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建造自己“房子”的呢?这样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习得阅读理解的方法,并将其延伸到自己喜爱的课外阅读中,这样就可以真正地让学生在自己个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会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现、解决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发展兴趣朗读,促进课本内容理解

我们知道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会将自己的感受带入故事中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部分都会自己先读,然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默读,接着自己去做题,这种所谓的代读固然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感受属于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体会。阅读严格要求一定要有自己的深入体会,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只有让学生带着自身的感情朗读课文,才能真正激发出个人的感觉,才能真正理解文本。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有所悟,有所体会,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个人阅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时,就非常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朗读去体会陶行知校长个人演讲中对学生寄予的厚望。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大部分学生读到这里都会陷入深思,学生在想:“自己到底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自己要有怎样的目标呢?”可是又有同学想说“什么是幸福的彼岸”这句话每个人读出来感受都不一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的方式加深自己关于阅读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才不会千篇一律,才能真正掌握做题的方法,真正地在朗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学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只注重质的提升,还必须有量的扩展。因此,教师在平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名著或影响力较大的文章,通过积累较多的阅读素材来扩大其知识面和陶冶情操。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课文的延伸或铺垫有意识、有方向地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文学知识,并适时引导学生讲出对文章背景、材料的理解,以提高其对文章的理解。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能使其形成正确读书价值观和生活观的书籍,并以直接或间接的书面教育方式给学生心灵启示、提高其思想认识,从而对读书、生活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爱的教育》这本书时,教师可先以小说中紧张情节来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再以书中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对其做法和想法形成正确理解,如主人公亚米契斯如何劝阻同学打架、在天桥上对残疾人如何不施以援手而受到教育等,使学生从书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从而在生活中做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提高了其语文素养。

四、合理设置疑问,开展小组互助学习

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指路人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严格根据教材的特点要求、学生的特点分布,制订一个合理的能够贯穿全文的中心问题,然后设置小组,让组内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获得未知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的学习方法,同学经过小组谈论,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习得不一样的思想,这样的方法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相当大的帮助。

例如,在进行《莫泊桑拜师》这一课教学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是莫泊桑是通过怎样的经历成功拜师的?”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然后组织学生去阅读文章,用笔画出自己觉得是答案的地方,在段落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或理解。后面学生会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很快,大部分学生就找到了自己认为是答案的句子,在书本上写上批注。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学生能发现找不准的句子或者画错的地方,也能补充句子的批注。这样的小组内部讨论互助的学习过程,属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依靠一个人的想法而是集合小组所有人的智慧,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领下,更深入的理解课本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知识核心时代逐渐走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时代。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阅读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必不可少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后续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爱上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核心素养在教师的教导下,让学生于课堂上尽情地发挥自己对阅读能力的感悟,让学生心田里核心素养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素养阅读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