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体芳
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利用大阅读观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更新,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大阅读观的指导之下,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对阅读没有较大的兴趣,其原因无非是觉得阅读难度较大,且有一些阅读内容看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对于调动学生阅读热情非常不利。但是,在教师创设的具体的阅读环境中,可能会改变这样的阅读现状。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依据阅读内容创设具体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为之后的阅读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阅读《风筝》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来,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潍坊风筝节的记录视频,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他们对要阅读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此便可以降低他们阅读的畏难情绪,从而逐渐引导他们在阅读之前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这样长久下来,便可以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辅助教学的工具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工具,给学生创造具体的阅读环境,从而引导他们爱上阅读。
兴趣是学生不断阅读的源泉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所阅读的内容给学生进行相应的、类似的阅读书目拓展,从而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大规模书目的基础之上,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仍旧以上文的《风筝》为例,在给学生讲解完课文的内容之后,笔者给学生详细介绍了一遍作者贾平凹,并将他写作的文章给学生呈现出来,鼓励学生可以去阅读贾平凹写的一些系列散文;学生还可以尝试阅读鲁迅所写的《风筝》,在此基础上可以阅读鲁迅的其他著作,从而拓展自己的阅读规模。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规模,从而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如前文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大阅读兴趣呢?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笔者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书目的音频,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阅读《格林童话》的时候,笔者借助喜马拉雅这个平台,给学生录制了几段笔者自己朗读的片段,给学生播放。这样一来,不仅创新了学生的阅读形式,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笔者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口碑较好的节目,如《为你读诗》《朗读者》等等,让学生对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且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朗读的片段就较大的兴趣,教师便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或者散文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因此,多数学生的模仿对象便是教师。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率先垂范,给学生做好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在有余力的情况下,笔者会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教学《孔子拜师》这一内容时,在讲解完具体的内容之后,笔者给学生拓展了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如颜回等人的一些趣事等等,让学生对孔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询问笔者:为何知道这么多的知识?那么笔者便可以告诉学生,多多读书,便会有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教学与生活中,教师都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为应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做好准备工作,也给学生做好榜样工作。
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教师时刻给予引导与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对阅读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
其一,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阅读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降低自己对阅读的畏难情绪。
其二,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很多学生不会阅读,他们认为阅读无非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陌生字词等识记出来,这种阅读观念使得阅读学习变得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善于借助阅读文章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促进小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总而言之,大阅读观念是语文教师应该吸收与应用的教学观念之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大阅读观念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在阅读方法上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