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第一小学,广西 南宁 530200)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获得了众多教师高度地关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学生跟着教师学,课堂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完成以教材为主向以生为本的理念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以生为本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发问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及分析找到数学问题,树立学生的自学意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比如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中,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开始前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找出测量角大小的工具以及区分量角器的各分部名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能准确地说出答案,但也只是通过教材中的描述得出答案的,并没有真正了解量角器,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实际测量,记录下各自的测量结果,同桌之间相互查看,并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质疑的地方,有些学生会问:“为什么会出现结果大小不一致的现象?”“怎么才能量得更加精确?”教师指名几个学生到黑板前展示他们的测量过程,提醒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几个学生操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当学生的自由发言结束后,再一一地为他们解答疑惑,教授给他们正确使用量角器的方法,再次指导学生用刚刚掌握的方法测量更多的角,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量角器,课程最后让学生自主总结使用量角器的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在观察和分析中准确地自主归纳出知识,教师所起的是引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每个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学习能力处在不同的层次上,要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师就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教学方案时能照顾到学困生,因材施教,以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学生,确保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比如教师隐性划分层次,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教授《平行与垂直》一课时,教师要求学困生掌握平行与垂直的基本特点,给出两条直线,能准确地判断出是平行还是垂直的关系,要求中等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找出生活中应用平行和垂直知识的现象,注重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进行扩展性地学习,利用这节课的内容判断出常见图形的类型,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这种分层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效的知识,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教学评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以生为本理念下,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其他人的互动等,综合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他们掌握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一次模拟考试之后,成绩出来之后让学生自我总结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觉得比较难的知识点是哪些,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考虑问题是否全面等,通过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找到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教师同学生一起解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以生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着手,开展多种贴近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及规律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逐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关键能力,加速他们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