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桂兰
人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楼房、包装盒、皮球等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等直观形象。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种实物原型,通过观察与操作来直观地、整体地认知,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我在教学对长方体的认识时,以切实物土豆的直观演示开课:“我能不能把一个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至少切几次?”将这两个问题一抛,学生猜想后我就开始切第一刀、第二刀……每一刀都伴随着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从一刀得到一个面、两刀得到一条棱、三刀得到一个顶点,到6刀得到一个长方体就是6个面……整个课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及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经历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了形与体的转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和直观化,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与感受,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分析信息、选择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北师大版教材中的应用题,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特别强调直观化。如在教学《相遇》一课时,通过学生演示、学生直观认识理解,然后给予条件、问题,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所理解的相遇线段图,再通过初步分析产生矛盾,突出“两地”、“同时”、“相对”、“相遇”这几个词,加深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然后学生利用修正后的直观线段图大胆探索,进而在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又轻松地理解了其相遇问题的内涵。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理解,通过组成理解数的大小和多少,加强对数的感知;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通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使抽象的数和具体的量有机结合,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教学一年级对8的组成和分解时,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了8个珠子和两根小棒,让他们玩穿糖葫芦的游戏,每次穿两串,看看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一番活动后,开始了自己的成果展示。学生在反复的拆穿“糖葫芦串”和数学记录过程中,渐渐从生活实践走向数学化,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了8的分成。对于分数、小数概念的建立更是脱离不了现实情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服务。
相比其他学科,数学知识相对枯燥无味,还容易忘。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不喜欢死记硬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把相关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时,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正方形,先假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用米作单位时,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同样是这个正方形,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它的边长就是10分米,面积就相应地表示为100平方分米。而1平方米和100平方分米表示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米和100平方分米是相等的。用同样的方法,学生自己就可以推算出平方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他们自己参与了推算过程,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记忆知识点,还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工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媒介,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学习的难度。针对学生来说,要发挥数学工具在学习中的作用,就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工具。比如在学到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测量时,我在普通软尺的基础上稍做修改,在整数刻度处做上便于触摸的凸起的小圆点,整十处用两个点,整百处用三个点,其余整数用一个点。做了修改的软尺方便学生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视力受限而感到学习困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直观化教学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活用直观形象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