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梅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关民族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在语文学科中,阅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也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离不开积累,小学语文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语言类知识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自主阅读,学生只有读懂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1]。因此,小学生学习语文,必须从提升阅读能力做起。下面笔者就来具体分析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欲望。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先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阅读活动中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调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活动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阅读内容缺乏悬念。机械式阅读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长此以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为文章故事设置悬念,通过悬念来激发学生对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这样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到了心中的答案,了解了故事结局,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以更饱满的热情自主完成阅读[2]。
例如,教师让学生完成对比尔·盖茨小时候故事的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开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比尔·盖茨是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为学生简单介绍比尔·盖茨的成就,让学生对故事的主要人物形成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次提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比尔·盖茨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小时候是否与我们有所不同。这样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完成阅读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达成本次阅读教学的目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阅读教学始终处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教学中心,学生很难融入文章情境中,大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味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满足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教学经典语句,导致学生只能单纯地记忆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真正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文学知识的认知,难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主体地位转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师应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在阅读教学开始前,向学生介绍故事的创作背景,为阅读提前设置情境基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文章内容产生一定印象。在此基础上开展阅读,学生很容易被带入阅读情境,能让阅读过程变得有趣。学生可以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独立思考文章中更深层次的含义、情感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当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根据个人想法,说明本次阅读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总结阐述,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印象,而且还能在表述中积累自信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多次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激发对阅读的兴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强烈的欲望。一些文学作品已经被加工成影视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想要详细了解影片中故事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名著,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当学生尚未养成阅读习惯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简单的阅读任务,如给学生提供某名著中的经典章节,让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在下次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简单分享读后感,教师从旁指导、补充。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在闲暇时间自觉地阅读文学作品,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阅读能力[3]。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推荐感兴趣的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读物中包含了大量的小故事,故事内容充满童趣,也充满美好幻想,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升想象力,书籍中简单的阐述方式、表述方法也容易让小学生理解、学习,长此以往就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喜爱的文学作品类型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成阅读兴趣小组,每个阅读兴趣小组可以根据组员的兴趣选出相同的文学作品类型,围绕这个类型进行课外阅读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增进感情,互相激励,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定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小组与小组互相介绍文学作品、读物,朗读每个小组近期的读后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能在学生的讲述过程中掌握学生近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转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加入更丰富的元素,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主地完成阅读,进而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