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虎
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指智障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培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和高度,引导他们亲近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近几年来积极围绕智障学生生涯规划实施社区融合教育,定期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职业培养实习基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
智障学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低下,数学教学内容须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中提炼。生活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平时生活和本地区特点,根据社区融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发掘数学内容,组织、补充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融为一体。
(一)有效地运用智障学生熟悉的生活认知 大多数智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太感兴趣,但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历、生活数学知识。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可作为智障学生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历、生涯规划需要准备相应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经历来体会、理解课堂上的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为其职业生涯做一些知识储备。如:我住的楼房有4层,每层住8户,一共住几户?一个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几天?每个兴趣小组6人,5个小组有多少人?等等。
(二)有效应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普遍较弱,知识吸收较慢,很多学生课上学会的知识课后就会忘记。对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教具,或多媒体展示生活场景,进行直观生动的演示,这样能协助智障学生正确理解、接受知识,并加深记忆。如《米、分米、厘米》单元,在学生建立了米、分米、厘米的长度概念以及进率后,就可以安排大量的活动,可以在家庭生活和职业培养实习基地中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通过实践活动的强化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为了使智障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于智障儿童记忆力差,计算能力差等原因,有必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协同发展,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出示钟表让学生认,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认识钟表的欲望。
(二)紧扣时代,巧设问题 智障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隘,老师有必要将一些生活常识向学生传输。而教学内容也应该紧密联系现代生活进行整合。例如,现在的购物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网上购物。它的好处在于:能更加全面的比较价格、品质,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特殊的销售方式给生活带来了便捷,所以就有必要教智障学生了解这种购物方式。如在超市买一瓶洗发水要38元,而在网上购物只需要28元,但需要6元的快递费用。那么我们在哪里买更划算一些呢?通过计算得出在网上购买要比超市购买省下4元钱。那么学生必定对网购这种消费方式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积极的学习网购知识,更用心地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更主动的去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社区活动、学生实习的基础上,在学生课后生活的场景中,多方面“找”数学素材,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基础。
(一)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把握,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二)组织数学趣味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中创设并引入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生活化。
(一)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学生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二)走进社区、职业培养实习基地,体验数学的实践妙用 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还要有目的地根据学生的生涯规划制定数学学习内容,设计和开展好社区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实习活动,让数学学习真正地融入生活。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践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实践数学化。使他们的认知得到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