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龙
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十分重要。
体育教学中对于课堂常规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常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在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抓住课堂常规,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的方法。
对于才跨入小学一年级孩子们,抓好基本常规,要从排好队开始,不能急于求成。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站队的视频给学生看,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在学生了解到站队的方法,能知道自己站队的位置之后,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站队的能力。但是这一环节不要刻意去组织,可以穿插一些小游戏。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姿势的走、老狼老狼几点钟、木头人等活动,再以组织快快集合的方式,让学生快、静、齐找到自己的方位,学生站队的兴趣也比较高。采用这样系统地进行练习和反复强化,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意识的形成,课堂教学的目标自然就能高效率地完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只有从小处着手,细处起步,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技能练习、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善于利用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细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让每个孩子的笑脸都能在体育课堂上绽放。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知道上课认真听讲是遵守课堂纪律的要求之一,是个人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的表现。同时教师的讲解要做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有趣,语气要充满亲和力。如:在体育课上课和下课,收发器材这一时间段,学生注意力会涣散,纪律会有所松懈。因此,教师在发放器材前,要讲清要求,要排队拿器材,要按器材摆放顺序拿,没有老师指导不允许提前用器材进行练习。这样做,既能节约课堂时间,也能提高课堂效率,统一化的管理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有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点赞表扬。因为学生都是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教师在课堂中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设置不同标准,对优秀学生提高要求和难度,对学困生多帮助、多练习、多辅导,对有身体缺陷的学生,不歧视他们,让他们做老师的小助手,使“优秀学生能吃的饱,学困生吃的好,有缺陷的学生安排好”。
在一次前滚翻的教学时,班上有几个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滚翻动作,我微笑着走到他们身边说:“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动作要领,只要你们能好好掌握动作要领,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同时我告诉他们,学习一样技能是要靠自己付出辛勤的汗水的。这时,我看到那几个孩子练习的过程中都在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你做的越来越好了”,“你的动作很漂亮”,“为你点赞”。
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帮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合作是小组学习的核心。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自信的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参与的机会和时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恰当合理地设立疑问,为学生制造合作的机会。
在花样跳绳教学时,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所要完成的几项花样跳绳的动作,然后分小组进行练习。在学生学练的过程中,老师通过不断设疑“你能设计并完成出哪些花样跳绳的动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练习,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跳绳动作。老师将这些动作通过学生展示和自己的示范讲解,让所有孩子参与练习。接着,老师又提出另一个疑问“怎样将这些动作连贯起来呢?”小组学生互相交流找出办法并将本次课所学的动作巧妙设计能连续跳起来。在小组交流阶段,有的小组全体同学进行无绳节奏感练习;有的小组技术好的学生帮助技术差的学生改进跳绳技术等等。通过创设两个简单的问题,马上就把学习小组的成员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小学生比较好动,有时候在体育课中的随意性较大,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是由表象到内心形成守规矩的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层次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向学生逐步提出具体的,可实际操作的要求,使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形成整体和可持续稳定地发展。
我校每天早上有很多学生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到了学校没什么事做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学校发现这一现象后,每天安排一名体育教师轮流到校护导学生,结合我校足球特色为切入点,让学生有体育项目可练,来的早的学生自觉地参与到锻炼中来。可别小瞧了这个早上锻炼的时间,它能培养孩子很多能力,自主管理、小组合作、沟通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个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里,学生在这运动的氛围中,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良好时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是一种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孩子们终身体育的意识终将形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这一项起点工程,只要引导得当必将夯实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这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