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芬
就小学语文课而言,如何开展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呢?笔者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自古即有“文以载道”“情动辞发”之说,意在强调文章具有情感传导和精神濡染的内在力量。凡是编入语文教材中的“例子”,都是历经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和精髓,都能从不同层面展示作者(或编者)的独特见解和精神智慧,无不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元素,是对学生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由于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欠强,教师善于借助教学情景的有效支撑,有利于攫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例。笔者通过教学课件,直观形象地演示了“太阳与树影图”“北极星指向图”“树叶稀稠图”“积雪兆向图”等一系列大自然现象,既有效地激发了学习情趣,又增强了小学生“野外生存”的精神力量。再以《小英雄雨来》为例。笔者在课堂教学前后,播放了《小兵张嘎》《鸡毛信》经典影视,从“视听盛宴”中为小学生树立了“同龄小英雄”的学习榜样。这样的人文元素还有这样的教学情境,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就能信手可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人文精神教育真正地“落地生根”,我们应当而且必须积极关注小学生的自身体验活动。不仅如此,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语文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自主体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让他们从“手、口、脑”互动中获取非常深刻的情感实践体会,对于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大有裨益和促进之效。以《晏子使楚》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没有直接地进入课文教学程序,而是把燕子分别在“进入城门”“初见楚王”“酒宴席上”所遭遇的三类问题提炼出来,首先让小学生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接着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从中自主体验获取个性化见解;然后再真正进入课文阅读教学活动。如此而为,让小学生通过自觉体验和对比,不仅切实体会主人公的聪明睿智、思辨技巧和语言艺术,而且充分认识到了人的重大价值取决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力量”。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小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着相互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的物质基础,还是我们应当构建发展性评价的巨幅潜在空间。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本着“以生为本、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以赏识为主的激励性教学和评价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以《狼和小羊》为例。这是一则流传深广的经典寓言故事,带有强烈的“同情与批判”色彩。就在教学总结环节,有些小学生提出了质疑传统、挑战经典的说法——“既然狼想吃小养,为什么不直接扑上去而要故意找碴呢?”“在电视《人与自然》栏目中,说狼是生存能力很强的一种动物,而且相互之间很团结……”“狼不仅非常聪明,而且很爱自己的狼崽……”对于这些“离经叛道”的认知,教师不应含糊和“拒绝”,而是要给予相应的肯定和引导,才能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
小学生虽然“小”,却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无论对于智能培养还是人文教育来说,只要我们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就会把他们逐步引向令人期待的良性发展之路。就语文教学来说,其中蕴藏着不容忽视的想象性空间,教师应当认真挖掘并善加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引导小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幻想,不断放大智能发展和人文教育的“双赢”效益和良好效应。还是以《狼和小羊》教学为例。笔者针对课文结句——“狼不想再争辩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笔者抓住这一“空白之处”提问:“小羊的最后命运是什么呢?它有没有可能会狼口逃生呢?”此问一出,迅即产生了“一石激浪”效益,全班小学生争相发言。有人说狼很凶残,小羊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没救了;有人说小羊在危急时刻跳入河中,并且顺流而下,终于逃脱了被吃的命运;有人说就在狼扑上来的那一刻,猎人开枪吓跑了狼,小羊得救了……这些富有艺术且个性化的想象,难道不同样是一种精神人文教育吗?
总之,人文教育与智能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体两翼”,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也是“教书育人”的应尽义务,我们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