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对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019-11-24 15:18黄光生
教育界·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黄光生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贫富差距也随之增大。农村贫困户子女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在成长期间心灵较为脆弱,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文章谈了对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希望能给予相关教育者借鉴经验。

【关键词】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原因;建议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关注力度,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还存在部分问题。由于大多农村贫困户子女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其心理素养未得到广泛关注,这些学生难以很好地融入社会。由此可见,对农村贫困户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一、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列几点。

第一,缺乏正规的学前教育。由于多数农民在外打工,或者来自教育资源差的农村,虽然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但多数偏远地区的教育机构不正规,属于私人办理,在课程设置、教育管理上还存在很多弊端,缺乏正规性。而且这些机构的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对幼儿产生正确的引导。从该层面来看,大多数贫困户子女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如果在可塑性较强的幼儿阶段错失良好学前教育的机会,会使幼儿今后在行为习惯、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劣势,也不利于其思维培养。

第二,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村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忙碌,当孩子未出现过大的行为错误时,多数父母对其放任不管,孩子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导致某些子女长大后在家里不服从管教、在学校不听从教师的教导,经常做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长将主要精力放在赚钱上,没有足够的条件为学生请专业老师辅导。学生如果不懂知识点,就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甚至沉迷游戏不可自拔。

第四,社会的不公平对待。某些农村贫困户从事的工作属于社会底层,经常遇到不公平对待。相关调研显示,农村贫困户子女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遇到不同程度的排挤和歧视,对其心理发展极为不利。农民工普遍收入较低,受教育程度非常有限,难以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农村贫困户子女在为人处世、学习技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某些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对其会产生厌恶态度,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引导农民工子女构建积极的人生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通过与学生良好地互动沟通,提出积极的意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旨在引导农村贫困户子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促进其茁壮成长。由于农村贫困户子女的生活环境不同,其思维发展具有差异性,因而教育方式也要多层次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贫困户子女年龄差异较大,心理教育课程因而设定不同的年龄阶段;农村贫困户子女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应根据性别来定。

在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期间,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讲座、辅导内容、心理咨询课程提出了更多要求。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育部门提出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确保学生的人格完整发展也是心理课程的宗旨。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教师应关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点与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元素。

(二)优化整合社会资源

农民贫困户子女心理问题突出,可塑性较强,进入中学后容易出现较强的逆反心理或者心理闭锁情况。生活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易对农民贫困户子女产生不良影响。可利用网络电视等视频资源发挥正面引导作用。网络属于多层次、综合性的媒体,渗透力与影响力较强,在信息时代,给农村贫困户子女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影响非常大。因此,为了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基于现实情况,采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教育模式。另外,为了考虑长远,更好地促进农民贫困户子女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如此,对农村贫困户子女的教育将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金融资本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落实财政政策,将专项资金运用到农村贫困户教育活动中,可以提升学校硬件质量,给予农村贫困户子女更多的关心。必要的设备必须及时购买,还需要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升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或者毕业生来农村支教。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农村学校教育心理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在问题分析上需要坚持多元角度,并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坚持综合性原则。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偏远地区仅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养的提升,导致农村贫困户子女难以释放心理压力。城市学校也应给予农村贫困户子女进入学校的机会,使其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由于贫困户学生心理变化大,在教育期间波动幅度较大,如何帮助农村贫困户子女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寒假暑假期间,应开放校园,提供给农村贫困户子女学习的地方或者安全稳定的场所,尽量为其提供住宿环境,确保农村贫困户子女在教师与学生的帮助下共同成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予农村贫困户子女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加强双方的沟通与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良好融合,能够构建完善的农村贫困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互相链接的关系,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农村贫困户子女通过学习与生活中的密切交流,可以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的關心与呵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的尊重,通过给予信任与支持,使每个学生能够珍惜个人的生命,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更有价值。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积极丰富德育内容,发挥道德的作用。由于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格外脆弱,教师应积极观察其心理特征,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小组,在定期培训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能将二者分割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科学地分析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心理素质属于综合素养的构成模块。当前农村贫困户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严重,制约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校应加快构建具备人文关怀的教育机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农村贫困户子女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彪.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J].时代教育,2015(06):251.

[2]王岩岩.农村小学体育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以正定县北早现学区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3]姜海燕.科学构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现实价值与着力点[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02):296-29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