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2019-11-24 15:18李镇刚
教育界·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挖掘开展

李镇刚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面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小学语文教材出发,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优化利用教材德育资源,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关键词】挖掘;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德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课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内容,发现德育资源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仅行文优美,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小学生在学习这些优美课文的同时,也会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品质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品格,锻炼了意志。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内容,发现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德育资源的篇目占比很大,有的课文适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生命等思想内涵丰富的课文;有的课文适合道德品质教育,比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修养人生等文章;还有适合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让学生形成正向人生态度的文章。以下是笔者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资源的部分整理和概括。

二、优化利用教材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既然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么多的德育资源,那么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努力优化、大胆利用这些德育资源,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一)故事情境中感悟情感——从英雄人物形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课文中英雄人物的事迹、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有很大的震撼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这些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浓浓的爱国情怀。

例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的小主人公雨来是一个游泳水平很高的顽皮的男孩。经过夜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雨来的革命意识和爱国意识增强了。后来,他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做斗争,最终脱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着重讲解“夜校学习”“掩护交通员”“智斗鬼子”等情节,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天动地,特别是“壮烈跳崖”这一部分,让学生领略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同仇敌忾、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大无畏精神。

在故事情境中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不仅唤起了学生真挚的情感,而且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德育品质。

(二)人物遭遇中展开对比——从故事人物的遭遇中增加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活动的内在根据,教育应当以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为最高的价值追求。”[2]生命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因此,教师要在剖析课文的人物形象之后,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人物的遭遇作比较,体会现实中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珍贵,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激发学生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讲述了在“大年夜”这个特定环境背景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喜庆、热闹的大年夜赤着脚在寒冷的大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冰冷的墙角。小女孩在冻死之前产生了幻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家人的團聚、慈祥的奶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小女孩是临死前产生的美丽幻象,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而学生在“过大年”时和家人吃着美味的团圆饭,在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度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幸福感,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榜样的身上学习优秀的意志品质

德育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光靠长篇大论说教是行不通的。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榜样,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意识产生影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例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因为没有火,生活悲惨,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火种,造福人类。为此,普罗米修斯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是他依然坚定信念,不屈服于权贵。他为人类造福的信念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以他为榜样,成为一个有坚定信念、意志坚强的人。

(四)故事情节中深入浅出——从生活故事中领悟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源自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地对课文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恰当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领悟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道德规范。

例如,《将心比心》一课虽然讲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奶奶去商店,一位阿姨暖心地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护士为母亲扎针,扎了两次都没有扎到血管,母亲没有抱怨,还鼓励了护士……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真诚待人,将心比心,对他人多一些关爱、宽容和理解,从而感悟出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和道德规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无穷的德育资源。教师要深入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教材特点,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晴,谌廷潮,李雪白.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09):158-15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挖掘开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