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参与生活,并能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的能力。文章从生活化教学及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写作上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对生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写作的生活化,让学生能在写作上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精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及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真实生活的体会,更好地辅助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将生活中的人与事作为相应的写作素材。生活化教学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来源于生活,重视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体验,学会用文字表达生活感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对于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内容空泛、枯燥乏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能很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能自主完成写作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是具有相应的学识和教养。当然,核心素养的定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应该在于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科技能,并通过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文字和语言发展的启蒙时期,还不能准确地使用文字,很多时候自己的思想无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中无法进行文字的修饰和字句的斟酌,导致文章单调且没有情感[1]。所以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应该以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中心任务,从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践,站在生活的角度,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细节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尽可能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一)确定写作教学目标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考虑到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中必须将写作目标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让教学进程与教育改革同步,而且让教学方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联系[2]。在确定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后,要为学生选择适当的难度展开教学,内容选择上不应该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定要具有趣味性,方便课堂互动及课后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写作生活化教学导入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将写作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打开思想,为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打好基础。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活跃和主动,才能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出现空想和急于追求教学成效的状况,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快速喜欢上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观察对象,促使学生完成相应的观察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后,学生都能有所感悟和体会,从而激发更强烈的表达欲望。
例如在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叫作《体育课》的课文,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对学生展开训练,让学生对体育课进行观察,做运动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不同项目的规则、区别等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基于核心素养观察身边的事,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参与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过“生活就是教育”这一观点,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生活对教育的支持[3]。这一理念适用于小学生作文教学。教師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而且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参与到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作为写作素材。
在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篇叫作《猫》的课文,文章针对猫的神态、动作以及细节进行了描写。将生活与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加以描写,无论句子长短优劣,教师针对内容进行评价[4]。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将信息转化为文字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化的写作模式,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给学生设计相应的任务,例如完成日记或者周记,不局限于写作方式和技巧,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3.联系生活,写作思维生活化。生活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小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是根据相应的调查和实践,挑选最精华的部分,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整合之后编写、出版和使用的,所以教材的内容是较为广泛且科学的。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根据课本的设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材的优势。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都是根据真实生活编写而成的,文章作者是通过文字来进行思想感情的表达的。
例如在文章《猫》中,有很多针对猫的细节展开的描写,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学习和阅读时,要尽可能地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学会相应的写作手法、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教材文章进行仿写,学会相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激发写作的灵感及思维,从而在写作上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4.回归生活,追求语言表达的返璞归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生活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反映实际生活。针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独自感悟和思考的能力,让小学生的写作过程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使写作更具有情感。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展开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表达、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趣事与糗事,在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还能有效提高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在写作中反映学生的想法与思考,帮助学生更真实地展现自己[5]。
例如在课文《体育课》中,以体育课为主题,让学生除去自己平时擅长和喜欢的运动项目外,对其他运动项目展开探讨,总结自己能够想到的运动项目,并到相应的场地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对具象事物的体验增强感受,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亲身经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速度,而且能让学生在写作时集中注意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束语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是当前教育行业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育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生活的怀抱,将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结合在一起展开学习,才能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培养对写作的好感,从而喜欢上写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启蒙阶段,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加以引导。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稳定,更长远发展,必须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教师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后,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特色。以核心素质的培养为大的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写作方面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逐一击破,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元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43.
[2]阙朝乾.论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3):43-49.
[3]刘丽娟.语文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06,108.
[4]胡曉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12):31.
[5]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