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峰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部分,既承担强身健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也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增进身心健康的基本阵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精心设计丰富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兴趣;选择恰当的体育训练,增强学生意志。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健康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29-02
竞争的残酷性使得当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屡见不鲜,焦虑、厌学、抑郁等心理病症日益低龄化。作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中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国家公民素养和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磨练意志,塑造阳光性格。
1 良好氛围,增强学生信心
初中学生独立意识萌芽并迅速发展,身体的发育使得学生叛逆性增强,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教学艺术,尊重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开展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语言是说话的艺术。春秋时期教育家鬼谷子曾言,“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体育教师需要重视语言的艺术,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体育运动是一项消耗型的课程,青春期的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常常采取胡吃海喝的方式宣泄压力,失控的体重,往往为体育锻炼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困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成语,如“滴水穿石,坚持就是力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勇于挑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定不要放弃”等语言,激励学生挑战自我,收获成功。同时,体育课程中的诸多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均属于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频繁的肢体接触,极易导致学生间的矛盾,甚至引发教学事故。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用名言俗语,培养学生开阔的胸怀和气度,正确处理问题,如“宰相肚里能撑船”“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和气平”等名言俗语的运用,往往瞬间熄灭学生心中冲动的怒火,既平息学生间的矛盾,增强体育课程的安全性,也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增进师生感情。而在学生获得优秀的体育成绩时,教师需要有“乘胜追击”的意识,以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获得体育成就感。
除了在言语上肯定学生,给予学生信心,教师还可以运用肢体动作、眼神示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来发展和提高的。学生期待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男生走下赛场后的一个拥抱、一次拍肩、场边的一声喝彩,细小的动作无一不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课堂的失落、压抑在体育课程转变为学习的信心,课后的压抑与郁闷,一扫而空。宽松的课堂氛围,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予学生尊重,收获学生信任。
2 丰富项目,培养学生兴趣
除了融洽的課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信心,找到信心,精心设计的体育项目,同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初中的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展时期,他们阳光开朗,同样敏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让他们羞涩与自我表达,也易形成懒散应付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项目的设置和开展,则成为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锻炼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性别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如男生在力量和跑跳上较有优势,教师可以开设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让学生在绿茵场上找到飞扬的自信。而女生身体较灵活,许多女生还具有一定的舞蹈功底,所以,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设计羽毛球、健美操等较为柔和的体育课程,在对学生的形体和气质进行训练和培养的同时,发挥女生的身体优势,展现力与美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学生具体的学情,开展更加细致的体育活动。如跑跳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参加篮球课程;善于力量型运动的学生,可以参加网球和排球训练;而气质较为温和的学生,可以加入中华经典太极拳课程。丰富的课程,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
课程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则进一步点燃学生的激情,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课堂上的一次足球比赛、一场篮球对抗赛、一轮乒羽联赛,甚至是一次简单的拔河比赛,简单的形式,使体育运动突破呆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斗志,使其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感受奋斗努力、团结合作等体育精神的魅力。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需要兴趣。以学生为中心,体育教育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学生培养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的关键。
3 恰当训练,锻炼学生意志
当下的初中生,是家中的金宝宝,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存有不足,在学习生活中畏难怕苦,意志力不坚定。为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毅力。
初中学生面对繁多的学业测试和紧张的升学压力,极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频繁的考试,导致学生成绩波动,学生的情绪亦随之波动。所以,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运动,以酣畅淋漓的汗水抒发心中的压力。如,长跑训练,学生常常无法坚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要坚持不懈,超越自我;而竞技类的体育项目,往往伴随着输与赢的结果,这宝贵的情感体验,正以与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与否相关联。教师需要有敏感的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结果,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寻求下一次的进步与突破。这些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坚强品质会锻炼学生的意志,也易于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其心理健康。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征程,它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常规训练,如1000m跑步、开合跳等项目,既活动了学生肢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使得学生在这些晨跑、午跑、课前跑中,锻炼了自己毅力,疏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释放了学习的压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学习和生活本就是一场征程,成功者往往是坚持到最后的人,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虽一路会有荆棘丛生的苦楚,但最终一定会收获海阔天空的幸福。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体育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耕耘与付出,看得见的是汗水,看不见的是努力;听得见是出呐喊,听不见的是坚持;说得出的是加油,说不出是有成长。关注体育教育,让学生的笑容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 马俊.初中体育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田径,2019(5):4-5.
[2] 刘宁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4):75.
[3] 胡红果.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7(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