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蕾
摘 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是沈阳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沈阳城市竞争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沈进行投资建设,是未来沈阳的工作重点,从2018年以来,沈阳市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距离国际一流城市的标准,还有距离。本文分别从政务生态系统、法律法规及信用系统的完善、人才引进等几个方面阐述持续优化沈阳市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人才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引进
近两年,沈阳市各个行政部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持续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即能有助于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城市治理,协调政府管理与市场的关系,振兴沈阳的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又快又稳地提高各项经济指标,提升沈阳城市形象,让投资者和市民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把沈阳建成新一代科技创新中心、装备制造中心、国际化新城市成为了新一届城市管理者的主要目标。
一、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优化行政服务生态系统
优化营商环境,要继续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全新的政务环境来吸引投资者,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灵活运用政策,敢于担当,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全力推进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要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协同联动,打破部门信息壁垒;要进一步提高放权协同性、精准度和“含金量”,更多下放涉及民生的审批事项;要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多规合一”改革,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要牢固树立“宽进严管”的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管规则;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覆盖行政许可、项目审批、行政服务的“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一次性办结”机制。优化政务黄静,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构建亲和型政商关系,调动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近半年,沈阳相继引进“万达”、“华为”、“京东”、“阿里巴巴”等商业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就要坚定“项目为王”的信念,我们务必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延展到项目开始、建设、完成的整个生命周期。使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相互促进,政府政务服务部门需要针对重大项目搭建专门的队伍和管理平台推进项目的全程进展,定期跟踪项目进度、积极提供各环节保障,随时协调解决项目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把项目的完成度作为项目组人员和各个涉及到的项目各保障单位的考核指标。为重大、优质招商项目争取专项资金,协调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地交易成本,运行成本。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凡制定涉及影响经济,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要组织相关的企业家进行论证,听取投资者和企业家们的心声和建议,为沈阳的转型和创新发展形成强劲支撑,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沈阳进行投资,振兴沈阳经济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强化督考问责,要紧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督促检查,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强化暗访和通报,强化跟踪和督办,对于在明察暗访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杜绝包庇。真正落实“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推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不平衡问题,以“马上办”、“钉钉子”的精神,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对企业和群众投诉回复问题的处理效率。搭建群众和企业投诉回复与满意度调查体系。实现重大问题、重要决策网上信息公开,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头条号,与企业和群众进行互动。考核相关部门对于企业和群众诉求问题的办理成效,使群众和企业面临的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提高来沈投资企业和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二、完善沈阳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树立契约经济理念,构建信用社会
完善司法体系,用法律保障投资者的权益,用健全的司法体系吸引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和参与沈阳市的企业创新和经济建设。加强对国际法律、公约和协定的研究,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法律体系。整合现有的法规政策,督促企业的运营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保障国内外投资者的利益。运用公正的司法审判系统,约束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例如价格操纵、串通投标、掠夺性定价等。制定更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促进沈阳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
针对沈阳的具体特点,建立相应的促进产业发展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对高科技产业、涉农现代化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收税扶持力度。从税率的优惠、所得税、投资税收的减免等方面强化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对于高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热点产业、现代化农业产业给予税收减免。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加快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学习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定关于知识产权的,例如:专利、商标、版权等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畅销机制。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强调司法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配合,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包括政府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激发市场活力,保障社会主义市場经济的公平公正,加大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失信行为的清查和处理力度。
依法保护投资者在沈阳投资的各种权益,使在沈投资者合法、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相应服务机构,协助企业解决通过仲裁、调节的方式解决各种经营纠纷。司法机构应该提高办案效率,合理规划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审理程序和环节,注重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加大各类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2018年3月,沈阳市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人才新政全面落地,出台了24条人才新政和人才新政的59个实施细则,24条人才新政中从落户、就医、经费支持、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人才引进进行了支持。政策已经落地,我们要以现有政策作为橄榄枝,吸引各层次人才来沈就业、创业和投资。除了政策之外,我们还可以参考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完善现有的人才引进体系。
沈阳目前拥有34所高等院校,包括“985工程”重點建设大学一所,两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大学两所,22所本科高等院校及1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30余万人。年招收本、专科学生10余万人。鼓励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航空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建立开放、高效、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城市产业需求为导向,为产业发展培养所需“工匠型”人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助力沈阳转型创新发展。鼓励高校培养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紧缺的研究性开发人才和实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依托沈阳高校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鼓励高校学科建设与沈阳产业发展对接,支持高校科技资源与沈阳科技条件平台有效嫁接融合;支持高校搭建创新创业学院和创业孵化平台。吸引更多高校优秀为毕业生留在沈阳就业、创业。
加强和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沈阳就业、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创新水平。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对海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政府及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等应积极参加海外人才交流招聘活动,加强与海外人才,特别是沈阳籍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全球范围的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并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沈考察,实现与海外优秀的华人学者的频繁互动,让世界重新认识新沈阳。沈阳市应根据重点产业和领域发展的需要,以科技创新能力为衡量指标,制定完善的海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优秀海外人才、特别是中组部,教育部“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名单中的优秀人才来沈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在科研启动资金、职称评定、安家福利、直系亲属随迁、配偶安排就业,子女入学提供系列高福利保障。并在迁入过程中,提供跟进式的服务。
制定“归巢计划”定期联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沈阳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用乡情和完善,优惠的人才引入计划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回到沈阳就业、定居。
四、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宣传沈阳新形象
利用博览会宣传沈阳,比如“制博会”、“农博会”、“飞行大会”等,每年举办的各类博览会,飞行大会不仅丰富了沈城人民的生活,还带动了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场馆的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为企业和社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沈阳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着力发展加社会事业,推行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养老、旅游、商贸、金融、健康、文创等产业,加大力度建设城市环境、交通、城市运行、夜间经济等领域,按照加国际宜居城市建设标准,把沈阳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活服务中心,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加强沈阳形象宣传,定期邀请学术界、文艺界、体育界的沈阳籍优秀人员回沈探亲,参与沈阳市举办的大型活动,与家乡互动,宣传家乡沈阳的新形象。建设“品质沈阳”。进一步按照“实施精准规划、推进精致建设、强化精细管理、打造精美环境”的要求,以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为愿景,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继续完善沈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低碳环保的极简生活方式,鼓励建设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活动。建设沈阳美好的绿化环境,提高城市软实力。
振兴沈阳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沈阳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否走出困境,浴火重生,主要在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是否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使命感和坚定强大的执行能力。沈阳城需要以坚定务实的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由内而外的行政服务环境改变,丰硕的经济发展成果,让外界重新认识沈阳,让沈阳人和沈阳的投资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幸福,并愿意一起努力建设新沈阳。
参考文献:
[1]沈轩言.让最优营商环境成为振兴沈阳的新优势[N].沈阳日报,2018.05.02.
[2]赵佳,罗大明.西部地区留学人才引进政策对比分析: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例[J].社科纵横,2019.03.
[3]李婷婷,杨帆.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对策探析.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