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9 05:17张丽萍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园本课程

摘   要:只有满足幼儿需要的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幼儿园应关注幼儿自主发展的需求,改革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主人,也使幼儿园课程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为此,文章以园本课程为研究对象,反思建设园本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构建园本课程的思路与原则,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促使每个幼儿个体获得自主、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园本课程;幼儿为本;主动发展;总体思路;实施原则

作者简介:张丽萍,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实验幼儿园园长,研究方向为艺术综合教育。(福建  南平   353200)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3-0135-02

园本课程是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目前最具科学性、先进性、操作性的幼教指导纲领,若能将其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落实到现行的园本课程中,对促进幼儿教育发展与幼儿能力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建设主体不明确。一方面,很多教师课程开发与建设意识不强,认为课程建设是幼儿园管理层的事;另一方面,幼儿园并没有真正将家长与社区人员引入到课程开发的主体队伍中来,家长与社区人员通常只是以观众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来。

2. 教学方式单一固化。从课程实施过程来看,教师教学方式较单一,不能以各种方式支持儿童的学习,且欠缺开放性。这种方式限制了幼儿到真实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导致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无法获得能力发展。

3. 评价系统不完善。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帮助教师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幼儿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课程评价标准僵化、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的问题,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4. 幼儿主体性发挥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过于依赖文本性课程。但文本性课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幼儿的兴趣变化,且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导致幼儿缺乏课程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园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人。

二、课程园本化构建思路

1. 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发园本课程时,要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指引,充分保证幼儿进行自主探索、自主活动的空间,积极肯定幼儿的探索态度与探索行为,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 教学方式多样化。将幼儿置于真实、富于挑战的环境中,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关注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打造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总而言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增进幼儿对其生活和社会的了解,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 课程评价需多元化。课程评价应该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幼儿多元能力为依据,由家长、幼儿共同参加。幼儿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了进步,就可以获得奖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健康积极地成长。

三、课程园本化实施原则

1. 园本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原则。

(1)有效运用各种自然资源。幼儿因其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喜欢亲近自然,所以教师在开发与实施园本课程时,可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课程实施的素材,带领幼儿走近自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其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同时使课程内容更具丰富性、社会性。

(2)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教育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课程内容应具有地方特色,因此,教师可将当地人文景观及地方特色等引入幼儿园的课程,对幼儿开展爱家乡教育,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增强家乡自豪感。

(3)合理开发社区、家庭资源。在园本课程实践中,创设社区、家庭的各种日常活动场景,如“公园”“医院”“银行”“超市”等,引导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开展各种游戏,加深幼儿对生活的了解。

2. 园本课程开展的游戏化原则。遵从幼儿的本性就是要使幼儿的活动游戏化,给予他们自由想象、创作的空间,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能力发展。

3. 园本课程组织的表现性原则。幼儿具有强烈的获得别人关注与肯定的需求,因而教师在组织园本课程时,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多元的表达及表現机会,激发其课程学习兴趣,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升幼儿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能力。

四、构建园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有效构建园本课程,要遵循以幼儿为本、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总体思路,贯彻开放性、游戏化、表现形式原则,并根据以下内容积极实践。

1. 构建以主题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整合课程。为帮助幼儿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需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确定课程目标及内容,弱化知识领域间的边界,将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知识经验整合在园本课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幼儿的表现和需求思考“幼儿喜欢什么”“幼儿有什么问题”“幼儿想了解什么”等,从而形成主题活动的实施计划。

例如,大班幼儿看到水从低处被引到高处,很好奇:“水为什么能从低处流向高处?”“水为什么会从管子中喷出来?”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管子”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主要安排了几个活动:一是“玩管子”活动;二是“什么能从管子里通过”活动;三是 “用各种管子玩水”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到快乐,同时加深了对管子的认识与了解。

2. 将艺术课程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部分。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艺术修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兴趣和需要出发,积极构建艺术课程。开发与实施艺术课程,应先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选编和创编以主题为形式的艺术活动内容,利用艺术手段进行“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想象、审美及创造等能力,塑造幼儿完美人格。

3. 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应结合当地实际,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使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便于幼儿理解与接受,促进课程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本土文化融进园本课程中,所谓“引进来”就是将本土文化引入课堂,而“走出去”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幼儿走出课堂去感受当地文化。如为将顺昌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中,笔者组织幼儿游览顺昌的宝山、华阳山、元坑民家住宅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乡土文化;参观新建的农民别墅小区、大型超市,使幼儿感受家乡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开发者应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不断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 虞永平.以《纲要》为精神指导幼儿园课程建设[],学前教育,2011,(1).

[4] 李红,于艳萍.共识  反思 展望——“关注主动学习,支持自主发展”研究总结[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1,(5).

责任编辑 杨淼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园本课程
素质教育应着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拓展延伸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