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高考 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发展
考试招生制度必将顺应时代的变革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在此次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着重突出了选择性[1],改革主要改变了高考方式和内容以及招生录取机制,开展统考加选考的分型分类考试,改进学生评价制度等[2]。改革直接推动着中学内部多方面的管理制度变革[3]。教师是落实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主体,改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如何应对挑战,对相关改革措施的有效推进及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价值和意义。
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措施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待教师科学高效地完成学生生涯规划与选课指导、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等方面的工作。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4]。下面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称《专业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
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打破陈旧的认识与理念,改变传统的观念,进而改进自身的专业行为。在新高考改革进程中的选课走班制、班主任制以及导师制等的变革都要求教师进一步深刻地思考与理解自身专业工作的意义。选课走班制赋予了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使教师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传统的权威地位。配合走班教学的导师制及双班主任制的改革都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规划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在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
2.专业知识方面
选课走班的核心在于其选择性,有课可选与科学选课都是走班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大量新课程的开发与开展需要教师提升学科教学知识的储备,尤其是掌握课程开发以及开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教师不仅要切实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设计不同形式、层次、类型的课程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还要掌握培育学生个性的教育知识,通过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生涯发展,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选课。
3.专业能力方面
走班教学、班主任制度变革等举措不仅要求教师要切实按照不同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还要進一步学习班级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以应对学生流动性增强带来的学生管理难度增强等问题。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反思与发展等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须公平公正且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与家长及同事展开沟通与合作,反思并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高校招生考试的方式及学生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直接引发学校内部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变革。梳理相关研究发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专业理念陈旧、知识掌握不均衡、专业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下面结合现存问题分析教师在变革中面临的具体挑战。
1.专业理念亟待更新
《专业标准》中将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划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理解与认知和对自身工作意义的理解都是教师专业理念的重要体现。
教书育人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工作意义的最基本的理解。高中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生理及心理发育期、人格形成期且一切尚未定型的学生。相关研究显示,教师只是在形式上认同改革背后的先进教育理念,具体行为中并未体现出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教书方面,教师更注重知识点与解题技巧的讲授;育人方面,教师更为倾向行为道德的规范与培养。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力求将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培养成学科成绩优异、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培养出的学生同质化倾向严重,培养过程中仅体现出对学生的规范与要求,难以体现出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关注以及对其个性化发展的指导。
教师更多的是形式上认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观,但未曾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及探究,未从根本上接受新的理念并切实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新高考改革的相关举措要求教师摒弃陈旧的认识和理念,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5],尊重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学生观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教学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做学生实现自身全面的个性化发展过程中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
2.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含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四方面。新高考背景下对教师的总体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学科教学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
梳理相关研究的结果可知,教师最为关注自身的学科知识,对于其余三部分知识掌握的并不全面,导致其专业知识结构的失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基本围绕着学科知识而展开,具体的授课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主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进度要求,课程的设计中基本不会体现出针对性和差异性。重点在于使得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相关的解题技巧,缺乏对其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审美水平、个性观念等方面的关注与培养。
选课走班的改革使得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用一节课应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掌握课程开发的方法与策略等知识[6],同时增强自身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以应对本学科及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挑战。双班主任制度或导师制的改革,使教师要进一步学习班级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持续提升教学知识水平,掌握培育学生个性并引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教学知识与方法,以指导学生完成自身生涯发展的规划。此外,教师必须切实增强自身的通识性知识水平,了解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政策环境与具体的实施要求以适应改革要求。
3.专业能力仍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方面。新高考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改革引发的选课走班等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高考体制下,教师在课程设计、学生评价、自身反思与专业发展、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都以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出发点。教师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大多停留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层面,即使关注到学生的个性,也是为了促使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的方式和手段也并没有因为学生类型的不同而体现出较大的区别。即便是在开设了STEM、STEAM课程的学校中,这种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性项目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依旧未见显著成效[7]。教师自身的跨学科课程的设计能力以及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能力有待增强[8]。
选课走班改革迫使教师切实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教学课程;科学地划分各层次的学科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及教育技术,开发出不同层次的学科课程;充分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及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开设跨学科及多学科融合的兴趣类课程。选课走班的实施使教师要面对不止一种类型的“教学班”以及比之前更多数量的学生,教师必须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与学生评价能力以应对上述变化。班主任制度改革要求教师全面的关注学生个体,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有效开展育人活动以指导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9],培育并提升学生对自身未来生涯发展的规划能力。此外,教师应进一步增强自身沟通合作与反思发展的能力,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与各方主体展开沟通与合作,并反思自身在改革进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
应对改革中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学校提供资源和制度层面的支持与保障。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改革经验,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专业理念与消极的专业态度。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与评价体系及具体建设路径,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推进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1.以沟通合作为基础,培育个性化育人理念
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及时更新陈旧的专业理念,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理念的培育与形成。具体从改革准备期与实施期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改革实施之前学校的領导层应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组织氛围,指出新高考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明确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改革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征集教师对学校改革实施方案的意见。促进教师群体充分了解教育改革背后的先进教育理念,使其感受到学校对教师群体的重视,减少教师的抵触情绪。通过有效的沟通促使教师理解并认同新高考改革背后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陈旧观念,转变教师对于改革的消极态度,使其在理念上认同学校即将开展的教育改革活动。
另一方面,在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教师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探究具体问题背后的理念及态度上的偏差并及时沟通纠偏。例如,分层走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师的传统主导地位,使得部分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此时要与这部分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使其意识到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向学生发展的指导者的转变是科学的,这样的转变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使教师对自身的工作实践及学生的表现进行深入的思考。良好的沟通也为教师间的有效合作奠定了基础,促进教师之间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2.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提升知识素养及育人能力
在新高考改革的政策要求下,教师亟待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及育人能力。教师自身先进的专业理念,有利于激发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积极性;有效的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有利于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以适应变革要求。学校通过参考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下称《指导标准》)[10],从文件按需培训的思路及主要内容中得到启发。具体从制订量表诊断需求、结合校情设计培训、多方合作提升实效三方面展开。
首先,制订能力诊断量表,借助信息化手段分析改革进程中的教师培训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指导标准》等相关政策标准,结合专家的指导,初步形成适用于本校的教师能力诊断量表。借助一定的信息化手段,通过沟通和测评等手段收集教师的相关信息,了解教师的需求与现实水平。借助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进一步明晰理想状态与现实水平的差距,较为科学地诊断培训需求。
其次,结合学校情况,设计具体的培训活动。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搭建互联网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便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培训偏重于理论方面,主要通过自主学习与团队讨论等方式展开。教师的育人能力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与提升,培训中增设实践演练的模块,引领教师切实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从学校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教师提供相关专业课题研究的方向,引导教师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开展主题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增强教师间的沟通及合作。例如,北京十一学校开展的跨学科教研以及咨询师培训活动[11],使得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完成专业知识的转化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最后,努力开展多方合作,提升培训实效。积极开展与高校及其他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侧重培训的质量而非形式上的数量以提升培训的效率;借鉴其他学校改革的成功经验,组织参观学习与交流讨论;主动与高校展开合作,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及讨论会,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适当的将教师培训活动委托给教育研究或培训机构,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效果。
3.以评价反馈为工具,持续优化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需切实修补自身专业能力的短板,提升总体专业能力水平以适应新高考带来的变革。科学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对于持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能、促进专业能力水平提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对美国辛辛那提公立学校中教师评价的研究发现,评价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能力水平及努力程度的提升,进而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有效性[12]。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首先,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的框架。学校可在原有评价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增设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确定不同的权重。关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可以从教师指导学生选课、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等具体工作内容入手,进一步设计相关评价指标与实施细则。
其次,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入多种手段及多方主体参与到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教师的增值评价与课堂观察评价已经在一些国家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教师的观察不仅包括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也包括教师在课堂外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其他工作行为[13]。在美国的一些地区,观察教师已经成为校长工作的一部分,使用校长进行观察评价的成本较低,便于广泛展开[14]。结合我国学校的具体情况,尽量使教师、学校管理层、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师评价的过程中。
最后,教师评价的实施者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课堂观察评价的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深入了解评价框架与评分标准,同一堂课的观察者不少于两人。采取多次并跨时间的方式进行课堂观察,尽量客观的反映出教师的实际水平。既可在课堂内观察,也可在课堂外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15]。关注教师工作的动态过程,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手段,及时确定并反馈相关评价结果。例如,基于课堂观察评价框架的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增值性模型,识别出各项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这样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评价框架与评分机制,也有利于引导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16]。校长也可在观察教师行为的过程中了解教师的行为特点,并为教师提供更具体的反馈以促进其改进。
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虽然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究路径、实践过程、发展情况等各不相同,但改革引发的学校内部变革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学校在了解外部政策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经济情况与教师队伍现状等因素,适当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沟通、培训及评价体系等,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为后续的改进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409/t201
40904_174543.html
[2] 顧明远,翟博.新高考来了,怎么看,怎么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张家勇.新高考改革的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
0120913_145603.html
[5] 张紫屏.论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高中教学转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6(04).
[6] 李栋,杨丽.新高考制度下教师课程理解的新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6(08).
[7] 李王伟,徐晓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STEAM教育:路径何为[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9).
[8] 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4).
[9] 王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实施走班制的问题审视与路径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等3个文件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712/t20171
228_323255.html.
[11] 王春易,赵继红.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教研的新动向[J].人民教育,2018(02).
[12] Taylor E S, Tyler J H.The Effect of Evaluation on Teacher Performan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7).
[13] 冯成火.高考新政下高中课改的评价、问题与策略——基于浙江省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38(02).
[14] Harris D N,Sass T R. Skills,productivity 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 performance[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14,40(C).
[15] Cohen J,Goldhaber D.Building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 Evaluation Us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s.[J].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6,45(06).
[16] 梁文艳,李涛.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框架、实践与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1).
[作者:彭温豪博(1996-),女,吉林扶余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