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师语文教学浅析

2015-12-25 13:39张晓玲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8期
关键词:幼师幼儿教师职业

张晓玲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该标准为幼儿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提供了管理考核、评定选拔、培养培训的重要依据。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幼师”)是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语文是其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当参照《专业标准》,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专业标准》的解读

《专业标准》包含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部分,在“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下,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三个方面——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做了具体要求。现解读如下。

(一)专业精神——教师职业的基准线

所谓专业精神,是指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信念等方面。

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专业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从“职业理念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等四个方面对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精神做了具体阐述。要求幼儿教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凡事从幼儿出发,尊重和热爱幼儿,富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注重“保教结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乐观向上,不断进取。

(二)专业知识——从事幼教事业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形成的基础,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幼教工作的独特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全面、广博、综合,如此才能满足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专业标准》将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部分,要求幼儿教师既要了解掌握幼儿心理和幼儿保育教育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等知识。

(三)专业能力——完成幼教工作职责的保障

专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某项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完成幼教工作和职责的重要保障,具有多方面、全方位、综合性的特点。

《专业标准》从“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幼儿教师应具有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评价幼儿的能力、与家长和同事合作的能力、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及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二、幼师生专业素养现状及分析

2013年9月,笔者曾就幼师毕业生专业素养情况对当地幼儿园园长和幼师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专业精神:有超过半数园长认为幼师毕业生缺乏耐心、责任心及吃苦精神,对幼教事业的热爱程度不够,但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自我评价却比较乐观,表明毕业生在师德和专业态度方面自我要求不高。

专业知识:在所调查的人数中有近1/3的园长认为毕业生科学文化素养、教育心理知识、写字、板书和普通话水平不够,毕业生自我评价与园长相差无几。

专业能力:在评价中,认为毕业生欠缺“教学管理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的园长多达72%,毕业生自评欠缺的也占总人数的67%。

三、基于《专业标准》开展语文教学

(一)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和职业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1.身教示范,培养专业精神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学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富有爱心、责任心,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等专业精神,语文教师就应首先具备这些精神,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职业态度。

2.强化阅读,挖掘人文内涵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材中集结着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用《卖白菜》教会学生诚实守信,用《劝学》启发学生好学上进,用《致橡树》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用《人生的境界》教育学生敬业奉献。

3.创新作文,让写作与德育并进

作文是以情感参与为主的个性化创造活动,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比如,针对幼儿园教师打骂学生的现象,可让学生发表评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的了解和疏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师德、师情。教师可以 “我看幼师”为话题,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树立学习专业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基础知识学习

幼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必要的基础知识又是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幼师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幼师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

2.适应幼教需要,确定能力目标

根据《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幼师毕业生专业能力的现状和语文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幼师生应该具备以下五项语文能力。

一是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初步的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

二是口语交际(听、说)能力:善于倾听,能准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讲好普通话,能清楚、连贯、礼貌、得体地表情达意;能与幼儿、同事、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三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作五六百字的文章;会编写教学案例;能根据工作需要撰写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等应用文。

四是活动设计能力:能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幼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是合作探究能力:工作中能与同事、家长合作,能针对工作中的现实需要和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3.改革教学方式,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生活需求,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增删,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比如,阅读教学要强调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口语教学要把讲故事、听说训练作为重点。语文教学法要少理论多实践,尽量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和典型案例。而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对篇章、句法的教学可简略,着重汉语拼音和汉字书写训练,以确保幼儿语言教学规范、纯正。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体现职业特征。对幼师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方法要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工作相近的情境,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竞赛教学法等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语文能力。此外,幼师生多是女生,她们文化基础较差,但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我。据此,教师可尝试进行“表现教育”。比如,教学《静女》时,笔者就设计了“情景再现”教学环节,让学生用简笔绘画或话剧表演的方式展示诗歌内容,既学习语文知识,又强化专业技能。

三是开发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语文实践,缩短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比如,汉字书写训练和语言交际训练,除了利用语文课,还可通过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和辩论、演讲、朗诵、讲故事比赛等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法教学,既可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幼儿园教学场景进行教学;也可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时教师现场示范指导;还可在教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幼师幼儿教师职业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