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蓉蓉
摘要:对在主流文化地区就读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亲缘网在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中超过九成,这在时间推进到一定阶段后有所改变但不普遍,一小部分学生建立起了于促进其文化适应有益的人际关系网络。提示少数民族学生应注重对其社会网络的拓展和维护,以促进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 社会网络 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026—02
在主流文化地区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呈现出不同人际交往特征和心理特征,年幼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在与其他民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时显得更为内向,难以适应学校中的人际交往。因此,对在主流文化地区就读的少数民族中学生社会网络情况进行调查,探究社会网络对其文化适应的作用,以期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一、问卷设计
社会网络的测量主要有提名法和定位法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提名法是博特和韦尔曼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询问被调查者“半年来与谁讨论过重要问题”,让被调查者一一列举;并详细询问提名的前五人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同时要求对这五个人彼此的关系作出回答。[1]
本次调查借鉴博特的提名法,调查对象为在主流文化地区中学就读的少数民族中学生。具体问题包括:当遇到困难或困惑要找人说时,您对谁说?填写前三位关系人与调查对象的关系性质、亲密程度、帮助程度,以及关系人的相关人口学特征。有效样本为5809名少数民族中学生。
二、调查结果
1.大部分的学生倾向于向父母寻求帮助
本题需要学生回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三个人,选项主要分为三类:亲人类,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朋友类,如老乡,同学等;老师类,如班主任,生活老师等。数据表明,75.5%的学生在遇到問题的时候,先想到的是父母,选择其他亲人的学生为14.8%,由此可得,90.2%的学生在遭遇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想到朋友的学生占8.6%,想到老师的学生仅占1.2%。通过此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加倾向亲密和依赖的人(见表1)。
2.大部分学生认为与求助对象关系非常密切
此问题为“在你看来,你和求助对象的关系亲密程度如何”,此问题将亲密程度从不亲密到非常亲密顺次划分为1—7七个等级。数据表明,71.1%的学生选择7“非常亲密”,13.3%的学生选择6,累计只有15.5%的学生选择1—5。可见,大多数学生均认为自己与求助对象关系非常亲密。此问题也可以间接支持上一个问题的结论,因为父母应为子女最亲密的人(见表2)。
3.年龄较大的学生向朋友寻求帮助,较小的学生则向老师寻求帮助
向朋友寻求帮助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6.3岁;向其他亲人寻求帮助的学生,平均年龄则为16.2岁;平均年龄为15.9岁的学生倾向于向父母寻求帮助;向老师寻求帮助的学生年龄最小,为14.4岁(见表3)。
4.学生年龄越小,越认为自己与求助对象关系亲密
认为自己与求助对象关系一般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6.4岁;认为自己与求助对象关系比较好的学生,平均年龄则为16.2岁;平均年龄在15.9岁的学生认为自己与求助对象的关系很好(见表4)。
三、讨论与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年龄相关性特点
本次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最主要的特征是首选求助对象与学生的年龄的相关性特征。当遇到困难时,绝大多数学生会首先向父母倾诉,这部分人平均年龄居中。以往研究也表明父母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等对学生的文化适应有一定促进作用。[2]另有约15%的学生会首先求助于其他亲属,其平均年龄居中上;而少部分平均年龄最长的学生首先向朋友求助;还有极少数平均年龄最小的学生会首先向老师求助。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年龄越小与父母和老师关系越亲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逐渐拓展了亲密网络,为个人的文化适应与发展提供了社会支持。
2.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上述社会网络的年龄相关性特征与其文化适应的进程与频率有关。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主流文化地区求学,由于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社会交往和文化适应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加上初到新环境,尚未拓展其社会网络,从而与父母关系尤为紧密,除了极少部分年龄小的学生会求助老师外,绝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更倾向于求助于父母。这种状况在文化适应推进到一定阶段后有所改变但不普遍。具体来看,随着在主流文化地区生活时间的加长,一小部分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拓展了社会网络,但与朋友的亲密程度普遍不及父母;当遇到困难时,则大多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从而促进其文化适应。
调查表明,父母及其他亲人这类亲缘在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网络中超过九成。随着文化适应的推进,一小部分学生建立起了较为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以促进其文化适应。这提示少数民族学生应注重对其社会网络的拓展和维护,以促进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聂衍刚,郑雪.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与理论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8—160.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