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融合教育逐渐脱颖而出,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已经展开了初步的尝试,并小有成效。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出发,对其与情感教育、学生才艺、流行歌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番认识,旨在更好地实现一个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在音乐融合教学中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融合教学;情感教育
音乐融合教学对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情感表达、乐理理解等方面有一个显著的促进作用。融合教学淡化了音乐教学的难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音乐素养乃至综合素养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如何更好的实现融合教学呢?
一、与情感教育相融合,产生情感共鳴
人们常常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初中音乐教育与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以期引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机械化、呆板化的课堂氛围很难让学生体验到丰厚的情感,继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那么如何将音乐教学与情感巧妙的融合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之前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情感为引子展开音乐教学,这才是音乐教学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欣赏《故乡的云》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要巧妙地将其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从古至今,有太多的文人骚客表达了对故乡、对心底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的热爱。初中生都是13-15岁的年纪,他们对思乡之情已然有了一份了解,在很多学生的生活中也已经出现了那个令其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情感着手,通过语言、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多方位感染学生的情感,以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乡情”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同学们,你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吗?你能想到哪些诗句或者是哪些歌曲来表达对它的热爱呢?”这样的问题最受学生的喜爱,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从《外婆的澎湖湾》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学生的思绪也渐渐飘到了很远的地方。相反的,《故乡的云》这首歌本身却并没有过高的演唱技巧,旋律相对简单很多,只要学生理解了歌词的含义,读懂了歌曲的情感,接下来的学习也便水到渠成了。初中音乐教材中收录了诸多富有情感的音乐,有对新生活的向往,有对母亲的歌颂,有对春天的喜爱……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打好情感这张牌,让学生用情去歌唱,用心去歌唱。
二、与学生才艺相融合,通过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在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素材,而现如今的初中生受到了网络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他们的思维更加的开放,他们的爱好也更加的广泛。很多时候,民族乐曲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出恹恹的情绪时,我们教师还是要不假思索的坚持一味地拒绝吗?这样的坚持又有何意义呢?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一定是与时俱进,时刻走在潮流的前沿的。在素质教育潮流中,教师要懂得将流行元素应用到音乐课堂上,将流行元素与学生所熟悉的音乐教材结合起来,用最通俗、最有趣、最流行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民族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融入民族音乐的世界中去。因此,教师只需把握流行元素的“度”,初中音乐课堂一样可以变得“时髦”起来。如才艺展示是初中音乐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才艺展示让学生有了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可以向同学和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自我,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教师在才艺展示环节希望学生去演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对流行的热衷程度要远高于教材音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流时下最为流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特长。如有的学生最近在网络上学习了比较流行的《桥边姑娘》,那么就可以将其带到音乐课堂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此时的才艺展示才更有针对性,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三、与流行元素相融合,坚持与时俱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流行乐曲展开新课的教学。新课引入在一堂音乐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引入的成功,对整堂课的开展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能力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流行乐曲之所以会流行起来,皆因其节奏强烈、音域较窄,演唱难度较小,也有部分乐曲伴随着一个美好的背景故事,如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曲的背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贵州的一辆缆车意外掉落,父母在那一瞬间用双手共同托起了自己的孩子,将生命留给了孩子。正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每听到这首歌曲,都会令人汗毛直立、泪流不止。在欣赏贵州彝族民族《阿西里西》之前,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曲《天亮了》,用流行音乐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流行音乐逐步深入到民族音乐中去。
作者简介:付文祥,男,籍贯江苏徐州,职称为中学二级,徐州市撷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