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珍
摘要:3月7日、8日,我和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一道又一次走近名师,领略经典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真是受益匪浅,感悟良多。诸多感悟概括成一句话,这便是——把根留住。下面主要以其中两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关键词:语文教学;抓住关键;把根留住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这一问是我们熟识的、令我们敬重的、激情燃烧的向爱平老师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问的。这一问,向老师是在问台上课堂上的四十名学生,又何尝不是在问台下会场上数百位老师呢?这一问直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根本。面对这一追根之问,答案可以是五花八门,正如学生课堂上的回答一样。但五花八门的答案之中,很多难免只关乎枝节,未能触及根本。那么,真正能触根及本回答这一问题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在向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识逐渐明晰,老师们的思想也豁然開朗,用最浓缩的语言回答,这便是——读懂课文、学习表达。这就是新课标指出的: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母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走进文本,读懂文本写了什么,情感、主旨是什么;走出文本,揣摩文本的内容、情感、主旨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既落实对内容的把握,又落实对形式的探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就是在培养和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双翼,向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所开展的一切语文实践都是力图达成这一根本目的。窦桂梅老师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在某种程度上与向老师的教学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理解祖国语言和运用祖国语言的双翼羽丰力健,从而自如地翱翔于母语的天空。
“我们为什么学习这篇课文?”即是我们为什么开展语文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语文教学之根。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时时刻刻要“把根留住”。
2抓住关键词语走进人物内心
“抓住关键词语,走进人物内心”是吉春亚老师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贯穿始终的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容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根本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吉老师着力体现了三点。第一点,“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架构,即先通过指名读、范读和自由读等不同方式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严监生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然后逐层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走近严监生的内心世界,让严监生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清晰起来,形象起来,同时也深刻起来。第二点,先示范引领后自主探究“先扶后放”的教学策略。这在吉老师的课堂上至少有两个板块是这样的,一是在朗读课文时,吉老师在让朗读水平最高的学生朗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范读后,学生再自由读,这时学生读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二是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时,吉老师先是示范地标出关键词,又抓住这些关键词代严监生说出心里要说而又无力说出的话,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抓住关键词说严监生的心里话。这样扶一程再放手,就较好地真正地让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第三点,让人人都有进步的教学实效。如朗读课文,先指名读的是在班级里朗读能力较低的同学,后才是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无论对哪一类哪一个同学的读,吉老师都作了扎实的订正、点拨与示范。最后,又让自己认为进步的同学举手,并指名朗读。又如,当学生就是踩不到点上,吉老师都不急不躁,耐心引导,静心等待,直到能说得满意为止,这样学生理解感悟能力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
凡此种种,除此以外,还有像吉老师执教的识字课上“情境——词语——字——写”流程安排,无不体现出反璞归真、褪尽铅华后的平实、朴实、扎实与真实,这些都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无不具有遵循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吉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正如她自己所说源自于她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以文本语言为抓手,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这种实践是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的学生潜心会文、切已体验、交流表达、动笔练写的语文实践)等特征。这些方法都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在浮华过后淘洗下来、沉淀下来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然,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这些方法也都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要“把要留住”。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想到了这些语文教学之根吗?我们留住其根了吗?我们让这根深深地扎进了语文教学之中了吗?
——让我们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