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

2019-11-16 06:45杜玮
青年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网络环境

杜玮

摘 要:当今时代,复杂的网络信息冲击着青年的思想意识,不仅影响了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而且影响了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青年群体是祖国的希望,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通过网络媒介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对青年坚定理想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将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首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重要性展开论述,然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最后提出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途径,即教育者要树立网络信息技术的意识、积极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监管及更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方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它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思想,而是在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的。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新时代,网络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信仰良莠不齐,它们互相渗透、相互碰撞。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可塑性极强,容易受到一些看似新鲜的观点和思潮的影响,并且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前景的态度和为之努力的行为选择。从长远来看,他们的信仰更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是一个具有高度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

信仰问题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基础上的信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立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牢固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状态的相信和信奉,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实践指南。马克思主义信仰包含四个基本部分: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及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这四个成分相互结合构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将在人类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活动中逐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转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成为青年坚定的信仰,指导青年提升自身思想境界、提高改造社会和自然的力量。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二)网络环境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青年价值选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网络平台成为各种信息的集合地,巨量信息,好坏驳杂。大量的信息传播一方面增加了青年的见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进行行为选择、判断的难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愈来愈多,西方的各种思潮也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进入了我国。近年来,随着好莱坞电影、肯德基及圣诞节等西方文化的传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青年通过网络看到更多西方先进的技术、法治的社会,逐渐使一批的青年难辨真伪,迷失其中,对資本主义社会所描绘的“幸福”生活越发崇拜。因而,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不仅有助于青年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系列内涵,提高辨别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还可以帮助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人生奋斗的目标,加深对社会主义光明未来的信心和战胜一切阻碍的勇气。

2.有利于培育青年健康成才

邓小平总结中国革命的历程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不会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信仰的力量不光只是过去中国革命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今时代青年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源泉。青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核心时期,同时他们的思想觉悟不稳固,非常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干扰。网络环境下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使青年难以辨别其中利弊,盲目跟风,造成思想素质的降低。青年是学习能力强、热情向上的群体,他们对未来社会充满了憧憬,渴望自己在社会中可以发光发热,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工作,关注社会,将极大地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网络环境下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

随着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的推广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西方各种资本主义思想也在政治、军事及文化方面进行渗透,试图迷惑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企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新政权。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发展,西方国家在网络上加紧了对民众的思想侵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青年网民占整体网民的一半左右。通过数据表明,青年群体是网民的主体成分。现如今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国青年进行误导,使思想并不成熟的青年对政府的各种政策产生不满,引诱他们崇拜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甚至对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由于青年易情绪化并且缺乏社会经验,西方不良思想误导了许多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影响了青年的人生行为选择,并且严重损坏青年的身心健康,动摇了其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进而弱化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动摇青年信仰

网络是一个兼具虚拟性和开放性的平台,其开放性决定了绝对统治网络的力量接近于无。网络给予了青年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这有利于青年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的培养,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他们形成对自由的错误理解和对权威的无视,助长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信仰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思想多元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彼此影响、相互交融。网络环境中的文化思潮更为多元,也更为复杂。例如,拜金主义、功力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等消极不良的内容大量存在网络中,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甚至无需对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言行所带来的后果负责。网络世界的存在形态是无形的,它以图像、声音及信息等电子文本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由于青年在网络中不必显示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不必担忧自己言行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他们盲目地发表自己对政府政策和社会事件的意见,进而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

四、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式

1.利用网络新媒介向青年传播社会正能量

信息时代的发展也相应带来了信仰培育手段的革新。网络自身的独特性,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因此要创新以网络媒介为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手段。要利用微信、微博及QQ等网络新媒介向青年传播社会正能量。手机、电脑已经成为青年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途道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介。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发布微博等方式及时传播社会信息和正能量,使青年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激发青年的政治热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引领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

2.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平台

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平台也必须与时俱进。政府和学校、媒体加强合作,创造出关于符合时代发展、体现时代变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节目,如网易公开課、公益性文化教育网站等,赋予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以新的形式,将极大地促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从而使青年坚定红色信仰。

(二)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监管

1.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以其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时代性深得青年的青睐。因此,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应牢牢把握网络这一重要宣传平台。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要打造一批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网站和节目,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弘扬主旋律,通过宣传并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红色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利用网络传媒,广泛传播共产党员英雄革命事迹,加深青年对革命烈士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认识,使红色血液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去。

2.加强网络监管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速度、大容量的信息传播,大大扩大了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成为了一种最便捷的媒介。青年学生由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误导,进而可能受到别人蛊惑危害社会安全,丧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这是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之举。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为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培育提供法理支持。其次,要加强青年的道德建设,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在网络中可以不遵守道德。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青年有着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如尊重他人隐私和拒绝网络暴力等。加强青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将为网络监管提供道德基础,从而有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发展,坚定其信仰。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任姣丽.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4]宋振超.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网络环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