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坤友
【摘 要】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瞩目,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民选择去城市深造与发展,其结果之一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逐渐增多。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究。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是社会发展与进步进程中必然出现与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去往城市谋求生存与发展,他们则被安置在农村,与家中老人一起生活或者独自生活。由于长时间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导致他们慢慢变得自闭,不愿接受别人的关心与爱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渐渐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他们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传授,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不善于与人交际。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比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当堂课的教學内容,让他们就教学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引导他们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关心一下学生的生活,与他们一起探讨各自认为比较有趣的事情,引导他们“开口说”。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既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也能感受到与人交流带来的快感。教师则能够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他们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二、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长时间独自生活或与家中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农村留守儿童在与人沟通这一方面是极度缺乏自信的,长期的自我封闭导致他们拒绝或者无法感受外界的关怀与爱护。因此,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对他们起到明显的作用。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心理健康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地起到作用,引导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敞开自己的心扉。
想要更加高效地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渲染氛围,在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歌颂父爱与母爱的故事,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感受父母在外打拼的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们:父母去城市打拼是为了给你们更好的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他人带来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既能学习到文化知识,也能及时地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
三、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
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来说,他人的关爱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他们渐渐养成了极其独立的个性,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灵也逐渐变得封闭。为了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教师就要做好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让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关爱。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活动,并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温暖。
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做好心理的疏导工作,而且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外界的温暖。比如:教师可以联合村委会组织交换生活的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交换家庭生活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自己所在家庭的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敞开他们的心扉,感受家庭生活带来的温暖,也能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进行交流,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能逐渐得到有效地解决。
总而言之,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上的教育与疏导,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父母、老师及社会其他群体对于自己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在日常处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