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 响水县港城中学 江苏盐城 224631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的运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价值。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学生教学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增强学生参与兴趣,引领学生去思考、分析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中的问题是贯彻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教学参与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平台,引领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生活实际去探索、思考数学知识,在探索中明晰数学知识脉络,进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有助于增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在以往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弊端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长期采取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方法为学生授课,忽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只能够跟随教师指引被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而教师有效的运用问题导学法,以数学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分析问题,进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加以引领,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问题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问题导学法,明确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思考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缓解数学教学难度,进而促进问题导学法更好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问题创设应符合数学教学目标,突出数学重点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更好的明晰数学知识难点。其次,问题设置不易过难,也不能够过于简单,应遵循由简到难的设置模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探索、思考知识。最后,问题设置应体现延伸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数学问题,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图形平移》知识中,教师应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使学生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基础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去思考图形平移所需的条件,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想象图形平移过程,在思考中探究数学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以这种思维更好的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可以立足于生活,根据教材知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生活数学问题,缓解数学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为学生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想象,来理解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借助数学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问题导学法更好的运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还能够教授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进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中,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数学知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点探究、分析知识,进而实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够创新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数学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十分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借着多媒体为学生教学,将图文并茂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视线,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然后教师以数学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根据知识点去分析、思考、积极问题,带动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翻转课堂的生成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教学问题,进而增强学生参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立方根》知识中,教师可以运用短暂微课为学生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性,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之后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小组合作方法,将学生合理分组,引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讨论问题,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在讨论中对知识形成新的感悟,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
综上所述,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