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风
摘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的,以休宁县县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为关注点,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将全域旅游和县域旅游结合起来,提出休宁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新内涵,推动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以期为休宁县乃至其他县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休宁县
一、引言
以2016年1月29日于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关于全域旅游的讲话为标志,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以2016年5月26日在浙江桐庐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为标志,中国旅游业发展全面进入全域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正成为各级政府统筹推进旅游产业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的重要抓手。
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地理行政单元,是县域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用突出,“县域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县域旅游发展应当以全域旅游为支撑和指导,提升县域旅游竞争力。文章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探讨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新思路。
二、全域旅游和县域旅游的内涵
(1)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一时间成为学者专家的研究热点。厉新建认为,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分齐抓共管,全域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的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他还指出要以 “四新”,即全新的资源观、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全新的市场观,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在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八个层面全面落实全域旅游。
(2)县域旅游
县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路径选择、开发策略、竞争力和市场等方面。钟瑞等根据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将县域旅游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驱动型、投资驱动型、事件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等5种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陈建设等结合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决定机制、布局要素以及布局模式,构建了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SDEIF模型,即调查(Survey)、识别(Distinguish)、外部布局(External layout)、内部布局(Internallayout)、反馈(Feedback)。并进一步指出县域旅游空间布局的评价标准是市场,看其是否适应或者促进县域旅游市场的发展,并把这种评价的结果反馈到县域旅游布局的各个阶段,以便及时修正。
三、休宁县旅游发展概况及全域旅游背景分析
(1)休宁县旅游发展概况
休宁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10镇11乡、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7.4万(2012年),是如函樞纽重地、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宜居宜业福地。被上奢予“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中国十大休闲小城”、“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和“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齐云山景区先后荣获安徽名牌、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国文明单位等;10多项殊荣;古城岩景区4A创建及徽州大峡谷、松萝茶博园、麟圣博物馆3A创建顺利通过;流口镇被命名为省优秀旅游乡镇;黄村、祖源村被命名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南坑获评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力安罗盘、松萝茶、五城茶干人选“安徽知名旅游商品”。总体来说,“十二五”期间,休宁县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转变和由无人知晓到名扬省内外的飞跃,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业已经成为休宁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社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2)休宁县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基础
1.旅游资源包罗万象
休宁县位居著名旅游胜地黄山脚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山水之美,树茶之富,商贾之多,文风之盛而闻名海内外。全县资源丰富,盛产木材和茶叶。矿藏已探明的金、银、铝、镁等矿产资源37种。境内有率水、横江两大水系,是新安江t游两大干流,水力资源丰富。同时,休宁县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徽文化遗存完整丰富,占墩丸、古村落、古民居保存状况良好,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作为典型的道教文化展示地之‘,休宁县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位于休宁境内的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道教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是休宁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成为休宁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坚实基础。
2.产业特色日趋凸显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在“两茶一花一鱼”(茶叶、茶干、菊花、泉水鱼)农业发展思路引领下,全县茶叶产值突破7亿元,流口有机茶核心区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茶干加工产值达到3.2亿元,菊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值超过3.5亿元,山泉流水养鱼人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休宁县还被评为“国家农业化示范基地”,特色农业发展成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工业持续发力。以中显、展硕半导体、金视界为龙头的高新电子,以昌辉、奥特斯为龙头的汽车零配件,以松萝、佳龙为龙头的绿色有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区三园”(经济开发区,尧舜燕窝高新电子产业园、怀玉循环经济园、昌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工业格局基本形成。
3.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休宁县围绕争创全国生态县建设目标,不断推进“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成功建成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村和36个市级生态村,并率先实现了市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多维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被认定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测土配方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等到广泛应用,巩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重点加大燃煤锅炉淘汰、城市扬尘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以及工业废气治理等工作力度,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新安江源头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路畅、景美、山绿、村靓、民富”的生态文明国家梦正在逐步实现。县域旅游环境的改善,为休宁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全域旅游视角下休宁县发展全域旅游的路径选择
(1)“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关键途径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以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形成新业态,提引其发展水平和综合机制。实现“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旅游+”作为推动休宁“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劝氏手,积极营造旅游与各大产业相互开放、相互包容、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l戈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旅游+产业与行业”、“旅游+城镇与乡村”、“旅游+消费与市场”、“旅游+信息与技术”四大运厅漠式。休宁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以菊花、茶叶种植基地,齐云山道教文化为依托,打造菊花庄园和有机与笔庄园,形成健康养生基地,打造延缓衰老的辟谷养生旅游。
(2)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基石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局改委”工作,加强了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有利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通过实施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职能划分三个调整,实现领导权、管辖权和管理权三个集中,增强条块分割、块块分割的体制弊端,强化行政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以此为其他各项体制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目前,休宁县已经成立了旅游發展委员会,统一指导全县旅游工作。积极协调各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推动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积极组建县一级旅游发展投资公司(集团),发挥驻休大型涉旅企业的作用,支持和鼓励本土民营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3)政府主导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力支撑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主导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休宁县把发展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放到打通交通瓶颈、形成旅游环线、实现区县抱团合作上。位于休宁与屯溪、徽州三地交界处的黄山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开发以及京福高铁、公路等交通的建设,促使“休屯”一体化发展加速。为此,休宁县以屯溪为主要支点,以自身道路交通建设为辅助,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扎实推进休屯同城一体化,着力打造“四个同城”,即万安镇、东临溪镇、榆村乡、商山镇与屯溪区同城,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相互融合,增强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2]龚绍方.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