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丽
摘 要:全域旅游、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专业集群是目前旅游业界讨论的热点。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全民旅游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全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必然影响对接这一区域旅游产业的专业集群的建设。本文从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专业集群的涵义出发,阐述了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专业集群的关系,并对全域旅游产业群的形成作了介绍,最后提出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旅游专业集群建设思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专业集群;全域旅游;思考
目前国际经济低迷不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中国在逐步丧失劳动力的“人口红利”之时,旅游的大力发展却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消费“人口红利”,也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3亿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将选择旅行来放松休闲,中国旅游者将是世界发展的最大动力。全域旅游、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专业集群是目前旅游业界讨论的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要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湖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的战略。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全民旅游、个人游、自助游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全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必然影响对接这一区域旅游产业的专业集群的建设。
一、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专业群的的涵义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旅游要素企业、关联企业以及辅助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旅游目的地区域内或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有利于产业组织协调的空间集聚体。旅游产业集群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资本吸引力肩利于形成区域旅游品牌。开发旅游产业集群是扩大湖南省甚至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所谓旅游专业集群,是高职院校对应区域中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即产业中各旅游要素相互影响发展而形成的办学载体,一般以对应旅游产业核心环节的旅游主干专业为主,围绕服务和支撑主干专业、具有共同主干课程和实训条件的若干专业共同组织形成校内的专业群。旅游产业集群发生变化,对接旅游产业集群的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必然要发生改变,体现在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变化、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改变、专任教师对接企业技师的重新建构等。
二、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专业集群的关系
(一)旅游产业集群决定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设置。旅游产业的发展决定着这个行业的就业岗位。发展中的旅游产业将为旅游行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旅游产业的衰亡必然导致这个行业的就业岗位的衰亡。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必然带来旅游行业的兴旺。在旅游行业新增的岗位中,具体实操性岗位所需的人才是最多的。作为与产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高职教育,应通过开设不同的专业来适应产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中旅游专业群的数量及质量结构是由这个地区旅游产业各要素的数量和发展的质量决定的。
(二)产业集群的变化是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依据是什么?既不是师资的不足,也不是实训场地的不够,而主要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也就是外部条件是主要因素。社会产业技术的更新变革与技术进步,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引起社会的就业结构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群结构调整的大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应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趋势来进行优化。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和经济两大属性,必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只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推进集群产业转型升级,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必须基于区域产业集群进行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区域产业集群双向互动、深度合作,在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三、全域旅游产业群的形成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公共交通、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各行业各地区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突破了旅游的景区和地域的界限,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来发展旅游。笔者认为,全域旅游的“全”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仅旅游业,旅游以外的各行业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全部吸引要素,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跨时空的旅游体验,从而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旅游体验需求;二是旅游目的地的所有吸引要素都能成为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地的市民形象、各种公共平台、交通设施等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品牌形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 年11 月)明确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4年8月国务院引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旅游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群,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带动就业,而且与我们的休息休闲保障息息相关。《湖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通过大力建设十二个旅游功能区,充分发挥已有的5A旅游区和具有显著潜力的优质旅游区的带动作用,将优质旅游区作为旅游功能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重点县的旅游业发展要素,形成点线面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对接明确的目标市场,组织主体功能清晰的区域旅游综合体,形成旅游业空间特色组织,建设旅游业特色功能板块,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群的建立必然影响旅游专业群的建设和改革。
四、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旅游专业集群建设思考
目前的专业群建设多是基于传统旅游的,而对于全域旅游考虑的较少。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群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一)国家层面,加大投入。(1)加大旅游专业群建设的经费投入。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新校区建设的负债、生均拨款标准基础低等情况,严重制约高校专业群的建设工作。建议国家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如提高旅游专业学生人均拨款的额度,重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申报工作等,让各院校有机会将更多的经费用在旅游专业群的建设上。(2)做好“校企合作”的管理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重要又难以调控,需要政府作为中间的管理者。鼓励更多的和旅游企业相关的企业,参与到旅游专业群建设中去。切实投入专项资金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经费保障;完善相应的机制建设,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到校企合作中;增强中间机构力量为校企合作搭建联系纽带;从国家层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规范校企双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各方责任。
(二)企业层面,加强“全社会育人”的责任感。发达国家教育体系一个共同特点是,紧密联系实际,校企合作紧密。好的校企合作企业都是校企合作的主导者。旅游专业群的建设为了适应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趋势,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应突破传统旅游企业的局限,多和旅游关联企业进行合作,如旅游交通企业机场、车站、汽车租赁公司等,旅游环境企业如污水处理、雾霾整治等进行校企合作。建议相关的企业要转变思想,真正认识到“全社会育人”的高度责任感,意识到校企合作是一个“共赢”的行为;企业要深度参与,积极投入到旅游专业群的合作中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高度整合,积极参与到旅游管理专业群招生、就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室建设等中来;做好资金支持,建议相关的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定向培养、设立奖学金、开设订单班、和学校合作办学、捐赠实训设备等方式支持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建设。
(三) 学校方面,深化旅游专业群建设改革。(1)完善企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冲破学科藩篱和院系界限,按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整合现有专业、课程和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和完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顶岗实习单位的基础上,精选资质高、信誉好、重视高职教育的旅游企业或者基于“全域旅游”的企业,以及自主经营旅游企业等,组成合作教育战略联盟。按照联盟企业的要求为其量身打造所需要的“订单式”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一般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能做到直接掌控企业的运营,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与“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充分发挥和强化企业的教学功能,让企业全程介入教学。(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学校应当在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大力倡导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支撑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英语》、《政策法规》等课程;支撑能力课程包括《旅游文化》、《旅游礼仪》、《管理学》、《汉语言文学》等;拓展能力课程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和支撑能力课程的外延课程,基于“全域旅游”的考虑,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所开设的课程如《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开展经营性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企业管理、服务、营销、电子商务等企业实际工作,引入“真题真做”。(3)建设开放的教学资源平台。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集教学、社会服务、技术开发多功能一体化的“全域旅游”专业群网站,将政府发布的法规政策、行业标准、产业规划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企业规范等信息,通过网站平台及时纳入教学范畴。将专业群内各课程的教学资源传到教学平台,在使之成为丰富多样、全球共享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开展自主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人意识。这对优化专业结构、彰显办学特色、培植专业竞争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 芸,董广智,刘小中.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2] 胡章鸿,刘小中.基于“前店后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4)
[3] 湖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