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平面几何试题的探析

2019-11-12 12:11刘道祥王吉利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9年10期

刘道祥 王吉利

摘 要:求线段之比,其关键是求出线段的长度或者求出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一道平面几何试题为例,重点探究了解决三角形内心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用到了添加辅助线、构建方程、平面向量,通过对比不同方法,拓展了对三角形内心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解决同类问题.

关键词: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线段之比

作者简介:刘道祥(1987-),男,山东东阿人,教育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教学;

王吉利(1990-),男,甘肃庄浪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教学.

对于求两条线段之比,初中阶段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求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求得两条线段之比;或者是通过已知条件,得到一个等式,通过对等式的化简,从而直接得到两条线段之比. 本文以一几何试题为例,探讨解决有关三角形内心的线段之比问题.

1 试题呈现

题目 如图1,在Rt△ABC中,∠C是直角,点M是AB的中点,点I是△ABC的内心,若BI⊥IM,求BC∶AC.

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其中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为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试题中,并没有出现一个数字,却要求出BC∶AC,确实不容易.三角形内心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一个突破口,利用圆的切线长定理,可以推导出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记作r)与三边的关系为r=a+b-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3 多向解答

解法1 如图2,延长MI交BC于点N,作MH⊥BC于点H,令⊙I与△ABC的三边AB,BC,AC分别相切与点D,E,F,连接ID,IE,IF,设BC=a,AC=b,AB=c,⊙I的半径为r.

因为点I是△ABC的内心,所以IE=ID=IF=r,ID⊥AB,IE⊥BC,IF⊥AC,IB平分∠ABC.

所以∠MBI=∠NBI.

因为BI⊥IM,所以∠BIM=∠BIN=90°.

在△BIN与△BIM中,因为∠BIM=∠BIN,BI=BI,∠MBI=∠NBI,

所以△BIN≌△BIM.

所以BM=BN,NI=IM,S△BMI=S△BNI.

又因为S△BMN=12BN×MH,S△BNI=12BN×IE,

所以12BN×MH=2×12BN×IE.

所以MH=2IE=2r.

因为∠C是直角,MH⊥BC,

所以∠C=∠BHM=90°.

所以HM//AC.

又因为点M是AB的中点,

所以HM是△ABC的中位线.

所以HM=12AC=12b.

所以2r=12b.

因为∠C是直角,IE⊥BC,IF⊥AC,

所以∠C=∠IEC=∠IFC=90°.

所以四边形IECF为矩形.

又因为IE=IF,所以四边形IECF为正方形.

所以EC=FC=IE=IF=r.

因为BA,BC是⊙I的切线,

所以BD=BE.

同理可得AD=AF.

因为AB=BD+AD=BE+AF,

BE=BC-EC=BC-r,AF=AC-FC=AC-r,

所以AB=(BC-r)+(AC-r)=BC+AC-2r.

所以AB=a+b-2r=a+b-12b=a+12b.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BC2+AC2,即(a+12b)2=a2+b2.

整理,得ab=34.

所以BC∶AC=3∶4.

评注 本解法需要添加辅助线,而辅助线的添加确是本方法实施的一个重点.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圆的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中位线定理等知识.

解法2 如图3,令⊙I与△ABC的三边AB,BC,AC分别相切与点D,E,F,连接ID,IE,IF.

设⊙I的半径为1,BE=x,

所以IE=ID=IF=1,ID⊥AB,IE⊥BC,IF⊥AC .

因为∠C是直角,IE⊥BC,IF⊥AC,

所以∠C=∠IEC=∠IFC=90°.

所以四边形IECF为矩形.

又因为IE=IF,

所以四边形IECF为正方形.

所以EC=FC=IE=IF=1.

所以BC=BE+EC=x+1.

因为BA,BC是⊙I的切线,

所以BD=BE=x.

同理可得AD=AF.

因为ID⊥AB,BI⊥IM,

所以 ∠BIM=∠IDB=∠MDI=90°.

因为∠BID+∠DIM=90°,∠IMD+∠DIM=90°,

所以∠BID=∠IMD.

在△BID與△IMD中,因为∠IDB=∠MDI,∠BID=∠IMD,

所以△BID∽△IMD.

所以BDID=IDDM.

即DM=ID2BD=1x.

因为点M是AB的中点,

所以AM=BM=BD+DM=x+1x.

所以AB=2BM=2x+2x,AD=AM+DM=(x+1x)+1x=x+2x.

所以AF=AD=x+2x.

所以AC=AF+FC=(x+2x)+1=x+2x+1.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

即(2x+2x)2=(x+1)2+(x+2x+1)2.

整理,得x2-2x+1-2x=0.

去分母,得x3-2x2+x-2=0.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x2+1)(x-2)=0.

解得 x=2.

所以BC=2+1=3,AC=2+22+1=4.

所以BC∶AC=3∶4.

评注 本解法难点在于解方程,如果方程列出,解不出,那么就无法得到本题的最终答案,但是此方法,用特殊代替一般,化形为数,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了问题.本方法在解题中用到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圆的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

解法3 如图4,令⊙I与△ABC的三边AB,BC,AC分别相切与点D,E,F,连接ID,IE,IF,设BC=a,AC=b,AB=c,⊙I的半径为r,以点C为坐标原点,CA所在直线为x轴,CB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因为∠C是直角,IE⊥BC,IF⊥AC,

所以∠C=∠IEC=∠IFC=90°.

所以四边形IECF为矩形.

又因为IE=IF,所以四边形IECF为正方形.

所以EC=FC=IE=IF=r.

因为BA,BC是⊙I的切线,

所以BD=BE.

同理可得AD=AF.

所以AB=BD+AD=BE+AF.

又因为BE=BC-EC=BC-r,AF=AC-FC=AC-r,所以AB=(BC-r)+(AC-r)=BC+AC-2r.

所以r=BC+AC-AB2=a+b-c2.

所以A(0,b),B(0,a),C(0,0),I(a+b-c2,a+b-c2).

因为点M是AB的中点,所以M(b2,a2).

所以BI=(a+b-c2,a+b-c2)-(0,a)

=(a+b-c2,b-c-a2).

MI=(a+b-c2,a+b-c2)-(b2,a2)

=(a-c2,b-c2).

因为BI⊥IM,所以BI·MI=0.

即(a+b-c2,b-c-a2)·(a-c2,b-c2)=0.

所以a+b-c2×a-c2+b-c-a2×b-c2=0.

整理,得a2+b2+2c2-ac-3bc=0.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BC2+AC2,即c2=a2+b2.

所以c2+2c2-ac-3bc=0,即c=a+3b3.

所以(a+3b3)2=a2+b2.整理,得ab=34.

所以BC∶AC=3∶4.

评注 本解法需要学生在学习平面向量之后,才能读懂,提供本方法,目的是用以对比解法1和解法2.本解法容易理解,計算较少,与解法2用到同样的数形结合思想,化形为数,用到了平面向量、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圆的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

参考文献:

[1]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