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英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与对话教学相关。因为口语和书面语是最常见的表达语言的形式。表达口语的形式就像人与人相互之间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其具体活动是听和说;表达书面语的形式,其写作过程是以汉字为载体,具体活动是读和写。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能力就是熟练运用听、说、读、写,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入背景资料、设置经典问题、引导课堂生成来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敢于尝试并有所获取。
【关键词】阅读对话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09-01
一、阅读对话教学的策略
1.使用背景资料引发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本则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文本是教学媒介,教师、学生分别通过文本生成与文本本身及对方沟通的意愿,此过程涵盖了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形式,因此,说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原点毫不为过。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终究只是教学的媒介,学习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解读文本,实现自身的精神建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促成生本对话是教师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教材文本时缺乏与其“对话”的意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方式给教材文本定义了错误的“形象”,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对教材文本的学习,这是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教材文本只能用来学习,焉有“对话”的可能?其实,这其中还有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奉教学参考书为圭臬,非教参内容不信,甚至非教参内容不讲,没有课前的师本对话,我们又岂敢期待课上生本对话的生成?因此,要让学生发声,教师首先要读透文本,以对话者的身份深入文本,为学生开启对话的源头。如《背影》在写买橘送别于浦口车站的事情是一九一七年发生的,八年后也就是一九二五年才写此文章,作者为什么八年后才写送别的这件事呢?原因是朱父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其中“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语言触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愧悔之情。在教学中用这个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读出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这种解读虽然只是一家之言,却带领学生读出了新的见解。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热烈的对话,就要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潜心揣摩,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富有深度的资料促成对话。
2.用经典问题引发对话。
(1)牵动全文的根本性问题。
有效的对话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这样的问题往往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能使學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深入解剖文本,生发并创造出新的意义。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本文以一条紫藤萝的盛开赞美了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咏叹了生命长河的生生不息。文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点明全文题旨的一句话,也是全文最难理解的一句话。教学中,学生能直接体会到紫藤萝的美,却怎么也无法把紫藤萝和作者对生命的体悟联系起来。我就从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对话:师:既然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那生命长河又怎么会无止境呢?生1:因为一条紫藤萝不会因为一朵花的不幸被摘或凋谢而放弃希望,社会也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幸而停止发展。师:课文中写到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吗?生2: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师:那是什么样的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一直困扰着作者?生3:文章最后表明此文写于1982年,那时我国刚刚走出“文革”不久,作者经历了磨难,心灵上的创伤仍没有愈合。作者的弟弟当时身患绝症,弟弟正是施展才华的年龄,可是却因病失去了机会,作者为弟弟感到痛惜。师: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的?生3:昨天预习时在网上查的。(其他学生鼓掌)师:是的。作者当时正深陷于悲痛之中,是这一条紫藤萝让她眼前一亮,悟出了生命不息的哲理。那么你们能说说紫藤萝和这个哲理之间的联系吗?……从牵动全文的根本性问题入手,学生既感知并分析了文中的景,又体悟到了作者的情。
(2)多方观照的对比式问题。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引导阅读对话方面,我们也要让学生比较、归纳、揣摩、体会,在对比中引发学生多角度地、创造性地解读与思考,从而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认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都选自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文字虽然少不了冷峻、犀利甚至晦涩的一面,但也充满了童真童趣,最能吸引学生产生共鸣。如果将教学重心放在通过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来解读鲁迅上,容易使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隔阂。因此,我在教学时将这三篇文章联系在一起,以三个问题引领群文阅读教学:三篇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三篇文章中的事件能串连起来吗?将这些事件串连起来后,你对鲁迅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解答了这三个问题,就串连起了鲁迅先生的成长轨迹,这样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人,探寻伟人的成长经历,汲取人生的精神营养。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受直接影响的是问题质量的高低,也对对话能否深入广泛地开展有影响。由此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提出,教师要认真观察班里每一位学生,做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教师要用陌生的眼光重新阅读,就像初次阅读一样,重新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将熟悉的课文读出陌生感,在此情况下,每位学生对教师问题的设计才适应,在对话过程中才会使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对话,其创造力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乐学”。
总之,对话教学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听”的单向传播状态,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进程,在探索知识的对话中,每一位学生都将有选择、敢尝试,并获得发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会斌.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6,(31):240.
[2]孙建军.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语文对话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0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