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娟
一、学情分析
必修1中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本章先学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生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学习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在授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总结规律,自主探究余弦函数的性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根据正弦函数的图象、诱导公式推导出余弦函数的图象,学会利用平移变换的方法作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余弦函数的几何意义,能够掌握正、余弦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回顾正弦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类比得出余弦函数的概念;尝试用五点作图法作出余弦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类比分析同类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由正弦函数图象变换到余弦函数图象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静与动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正弦函数的特征学习余弦函数的图象、性质,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难点:利用正弦曲线和诱导公式画出余弦曲线,利用余弦曲线自主探究余弦函数性质.
四、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征,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类比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图象和性质,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图象和性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引
入
1、正弦函数的图象——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几何画法).
2、正弦函数的性质.
3、“五点作图法”作图.
4、
1、教師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在草稿纸上推理.
1、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2、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五点作图法”作图;
3、回顾诱导公式;
概
念
形
成
1、利用五点作图法画出的图象.
2、图象向两边延伸
余弦函数的图象叫做余弦曲线.
通过观察图象,发现五个关键点:
3、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及余弦函数的图象,得余弦函数的性质:
1、学生自己动手描点作图,请一到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引导观察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并提炼出特征.
3、教师给出启发,引导学生刚才所复习的正弦函数的性质,诱导学生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分析、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并分析每个性质成立的原因等.
.
1、培养学生动手作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周期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特别对于三角函数这一点更明显,要重视学生对这一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5、与一般函数联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应
用
举
例
例1、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y=-9cosx+1;
(2)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y=cosx+2;
(2)y=cosxsinx.
例3、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小结:
例4、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1、学生分析解答;
练习:课本A组练习4.
2、学生相互评价;
练习:课本练习 A 5
3、在引导学生回忆、类比正弦函数相关的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然后得到关于周期的一般性结论.
练习:课本练习A3
(解答由学生自主完成并有学生评价.)
1、考察学生对基本性质的掌握,加强对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達对知识的认识,反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然过程;
5、引导学生明确单调性与单调区间的联系,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
归
纳
小
结
2、余弦函数的性质
3、利用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
4、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应用
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总结,教师进行纠正与补充,
1、自己归纳总结,寻找知识建立的支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和提升抽象问题的能力.
布
置
作
业
分层作业:
1、课本 练习A 4、5
2、课本 练习B 4、5
思考:能否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正切函数的性质?并预习下节课.
学生课后独立自主完成.
所有学生完成分层作业1;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分层作业2.
教师批改讲评.
复习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分层作业的设置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