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敬初
摘 要:笔者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出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合理建立小组;构建小组职责架构图,明确成员的任务;注重小组合作方式方法的培训;建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研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一、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随意分组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按学生座位顺序随意分组,或以生硬的方法来使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极易引发合作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造成合作伙伴之间出现逆反心理等情况,加之学生缺乏必要的训练与默契,当产生分歧时,矛盾便会不断激化。
(二)随意探讨
分小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学习。倘若教师只是简单地宣布学习内容,就让各小组匆忙地“研学”起来,则很容易造成学生找不到活动的切入点,把握不准活动的基本步骤,自然就会出现“你等我讲,我盼你说”的现象。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
(三)“一人堂”现象
有些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他们常常一言堂,他说其他同学听,缺乏小组团体交流探究的過程。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长此以往,学困生更加缺乏学习动力。
(四)合作交流的时间过短
在课堂教学时,有部分教师因要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往往会压缩学生小学合作交流学习的时间,小组合作显得“匆匆忙忙走过场,有总比没有好”的现象。造成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二、数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理建立小组
数学教师在构建本学科学生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数学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3. 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是指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其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构建小组职责架构图,明确成员的任务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与否,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以4人以小组为例,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学生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小组合作方式方法的培训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刚开始难免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乱讲一通,要么人云亦云,要么干脆不说。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他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他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四)建立“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研学模式
1.“兵教兵”的研学模式
每个组的小组长就是一个“小先生”,小组长教不过来时可根据需要指定临时的“小先生”,也就是让掌握的学生教未掌握的学生,逐步把组内每位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小先生”。
2.“兵练兵”的研学模式
要在小组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每个组员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每位学生都要明确职责。可采取一对一、二对一,甚至是三对一的形式,确保练的质量。努力做到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全身心地投入小组活动。同时将形如比赛形式的竞争机制引入小组活动,采用记分的方法激发组内“练兵”的积极性。
3.“兵强兵”的研学模式
指每个组员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提高。上面提到的比赛记分并不是任何一个组员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都记同样的分数,优先交流成果或有独到见解或提出问题的同学能得高分。这就在无形中“逼”着每个组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高,既让每个组员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又使小组合作的效果得到了保证。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活动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互动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点评他人展现了学生细心和公正的态度。当学生作业第二次出现错误时,小组再次商量对策,小组成员就会想方设法帮他解决问题。如,在一节计算复习课上,当笔者要求小组对“36100÷240=”进行核对、交流时,其中一个小组有三名学生做出了相同的答案:15……100,另一名学生做出了与他们不同的答案:150……100,于是那三名学生就想当然地断定那个学生是错的。那名学生请笔者作裁判,笔者于是请他把想法分享给大家,最后发现只有他的答案是正确的。
(五)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1. 评价要及时。小组合作评价要从个人评价入手,从逐步到集体,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灵活选取评价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的,多注重过程,及时、快速地对学生表现给予评价。教师及时、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继续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心理的需要。
2. 评价要公平、客观。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关注细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但在评价时要从班级整体出发,公平、公正,要客观把握制定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评价要详细、具体。教师在给予评价时,不能含糊不清,如“还不错”“可以”“也算正确吧”等,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可以更有艺术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到底欠缺在哪儿,或是胜于别人何处。如“你的回答意思正确,但不够准确,下次努力”“这个问题虽答的不够全面,但你今天的表现已足够让老师欣慰,谢谢”等,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态度诚恳,自己的表现也得到了肯定,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4.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评价时,可采用多种方式:言语的鼓励、眼神的交流、会意的微笑、虔诚的肢体动作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会拉近师生感情,让课堂充满温情和力量。
5. 评价要多层面。教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细节表现及点滴进步,这样多层面的评价有利于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现状,通过反思对策,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既要放手又要不放任,相信学生但又掌握學生,要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与文献
[1]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小学数学专题案例研究合作学习如何有效实施[M].北京: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12.
[2]温建红.数学教师教育丛书:数学合作学习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