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恒武
摘 要: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但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通过分析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着重提出了利用合作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旨在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创作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的要求十分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因此,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值得教师探索与思考。
一、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课时安排不足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的计算机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理论与操作部分。理论知识主要是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史、网络技术常识、操作系统常识等,操作部分主要包括编程、office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等。从这可以看出计算机信息技术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庞大的。但是,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时间很少,有时候还会被一些主科占据。这样的现象使得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对课时与内容进行压缩,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差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现在的学生接触到的电子产品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此外,中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是特别成熟,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其他学生只有在自己情绪高涨或者是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才能跟上教师快节奏的教学。因此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课堂辅导上,使得课堂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任务繁重,课后作业实施效果不佳
计算机信息技术包含理论与操作两部分,课堂上,教师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讲解理论知识上,由于课堂时限的原因,教师会把操作部分让学生在课后或者是回家后自己练习,但是部分学生回家后根本不具备操作条件,使得课后的作业巩固效果不理想。
(四)合作学习机会少
由于信息技术课课时安排得较少,教师不会花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一堂课的时间几乎只够自己授课,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更别说花时间与精力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合作学习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利用合作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不能运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去教学,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活跃学生的思维,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设计一些符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给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课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可以做,从而强化学生的合作责任感,调动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强化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在完成教学后,要预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与学生确认学习基本情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内部讨论的方式来完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建设与编辑文档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的提示与自身的经验,在小组学习之后,编辑属于自己的个人档案。学生完成文档编辑的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此外,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时候也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进行讨论、合作,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文档编辑的有效方法。
(三)小组内部有效分工,创建平等的学习机制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小组内部要是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就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会使学生产生坐享其成、依赖他人的不良心理,甚至使学生不能真正学习到信息技术的内容,无法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小组内部应该要各司其职,明确各自的职能,在内部可以设置纪律委员、小组长、汇报员等,小组成员在各自探究后,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由记录员进行记录。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义务,避免个别学生出现游离的情况。同时,小组内部的人员可以实行轮岗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基于学生合适的反馈,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精神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都能够积极地参与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合作学习。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以后,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正面的指导反馈,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的学习得不到相应的反馈,学习的效果会变得不理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操作能力等指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分配合作学习小组。例如,把两个能力相当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可以使彼此互相激励,达到合作的目的;把两个爱好创作机器人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他们就会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互相监督、帮助的作用,增加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强调合作精神,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可以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以此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对他人正确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能清楚且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培养学生合作素养,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其成长与学习都有着很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进行探究,在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基础上,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作内容与过程;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懂得换位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发言讨论时注重倾听他人发言,不能随意打断,这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对组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应有之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当今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认知、交流、研究与创新的工具。信息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应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信息素养内化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合作学习既可以为信息技术课堂带去全新的活力,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喜爱;既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的科学、合理。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实际课程、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发挥出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娜.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廖雅婷.基于翻轉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李雪燕.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