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2019-11-05 09:10何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不良反应

何敏

【摘 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出现黄疸以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的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针对目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98例,参照计算機抽选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长时间持续性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蓝光间断照射治疗,比较总疗效,统计并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皮胆值及血清胆红素指标,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疗效与对照组相近(χ2=0.2108,P>0.05),且血清胆红素指标(178.49±10.32)μmol/L、黄疸皮胆值(6.94±0.57)mg/d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3628、0.7008,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黄疸后通过间断性蓝光照射疗效良好,且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WHR2019011092

黄疸属于新生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病因在于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以皮肤、巩膜出现黄染情况为主。一般新生儿黄疸疾病可分为生理黄疸与病理黄疸两类,生理黄疸经一段时间可自行消退,而病理黄疸则需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对患儿脑部发育、成长等均造成危害[1]。当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选择蓝光照射疗法,以促进胆红素异化后代谢排出[2]。本文作者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98例为目标,探究蓝光照射治疗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针对目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98例,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总计患儿49例,其中男童23例,女童26例,日龄短则1d,长则27d,平均日龄(14.5±0.3)d,黄疸持续时间短则2d,长则19d,平均持续时间(8.6±1.2)d。观察组总计患儿49例,其中男童24例,女童25例,日龄短则2d,长则28d,平均日龄(14.7±0.2)d,黄疸持续时间短则2d,长则20d,平均持续时间(8.7±1.1)d。以专业统计软件分析患儿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分析。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体患儿均判定为黄疸情况,符合相关临床指征;2)遵循自愿原则,患儿家属均知晓具体过程,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先天存在畸形情况的患儿;2)排除肝功能异常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长时间持续性照射治疗,将患儿放入光源暖箱中,控制温度处于30℃左右,湿度处于55%左右,设定调整光源位置,使其保持在患儿身体上方45~50cm处,将患儿衣物除去,使用眼罩、光疗尿布等保护患儿眼睛、会阴、肛门,以蓝光持续照射患儿12h,间隔12h后重复照射,共治疗2~5d。

观察组患儿接受蓝光间断照射治疗,同样将患儿放入光源暖箱中,温度、湿度、光源位置设定与对照组一致,保护患儿眼睛、会阴、肛门,以蓝光照射患儿2h,间隔2h后重复照射,总计照射8h,监测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指标,根据结果判断是否接受后续照射治疗。

蓝光照射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辅以药物治疗、营养干预等。

1.4 观察指标

显效,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失,胆红素指标恢复正常;一般,患儿黄疸症状有所改善,胆红素指标下降;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发生变化,胆红素指标仍较高。总疗效=显效率+一般率。

测量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皮胆值、血清胆红素指标,进行比较。记录并计算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治疗结果,以卡方值作为检验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的判定依据,以t值作为检验黄疸皮胆值、血清胆红素指标等计量资料的判定依据,以P值作为检验组间差异的判定依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疗效比较观察组49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率为67.35%,一般率为28.57%,总疗效95.92%与对照组相近(P>0.05)。见表1。

2.2 黄疸皮胆值、血清胆红素指标比较未实施治疗前,两组患儿黄疸皮胆值、血清胆红素指标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两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组间差异相近(P>0.05)。见表2。

3 讨论

黄疸属于新生儿一种常见疾病,通常生理黄疸无需治疗可自行消退,而一旦患儿发生病理黄疸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极容易损害患儿听觉系统、神经系统,不利于其成长[3]。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用于治疗黄疸疾病的常用疗法,其原理在于,蓝光的波长约420~470nm,能够使患儿体内间接胆红素出现光异构化,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从而由尿液排出体外。该疗法的优势在于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疗效较高[4]。但若长时间持续性对患儿皮肤进行照射,很容易使患儿出现皮肤过敏、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影响疗效,而间断性蓝光照射则可良好的规避该问题,且医师可在照射间隔时间检查患儿反应、体征指标等,便于更灵活的调整后续治疗方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2.04%明显较对照组的20.41%低。该结果与徐燕发表文章结论相一致[5]。

总之,新生儿出现黄疸后通过间断性蓝光照射疗效良好,且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董俊萍.间歇蓝光照射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2):2256-2258.

[2] 缪彩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7):2065-2066.

[3] 邵志英,朱敏蓉,周煜宗.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8,24(17):3507-3510,3515.

[4] 张绍梅.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失败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03):119-120,56.

[5] 徐燕.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73-74.

猜你喜欢
新生儿黄疸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