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的实践研究

2019-11-05 02:59石彩霞张春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石彩霞 张春花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普通学校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建立面向所有学生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双流区义务段普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由区教育局、区特教资源中心、区特教学校与区域义务段学校联合开展了实践探索,通过打造基于“课程调整”的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课程、构建“片区巡回”+“集团活动”的融合课程行动方案、探索“普特融通”的融合课程校本实施流程,促进了区域义务段学校融合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融合教育是国际教育共同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强调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强调教育应该主动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求”。“融合”关系到残疾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随着融合教育实践推进,越来越多轻中度特殊需要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如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发育迟缓、自闭症、脑瘫学生。融合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要实现融合教育,需要首先实现普特课程的融通,即构建融合教育课程体系。2017年,我国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可以适用普通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对其学习要求可以有适度弹性。融合课程的核心意义在于将“融合”的原则诉诸教育行动,改变传统课程“标准化”“封闭式”特征,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及“文化背景”的学生,是一种“弹性的”“相关的”“可调整的”综合课程体系。

成都市双流区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专业整合”的思路不断“先试先行”,已经有10多年的特殊教育改革经验。前期发展大致可归为三个阶段:建立融合教育外围保障体系、探讨资源教室精准支持随读生策略、规范融合教育全流程服务。前期普通教育课程管理与资源室管理是两条并行线索,两条线路各自独立,无法很好地将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落实到各个课程领域,显得“事倍功半”。普通学校各级特殊教育负责人谈道:随班就读工作迫切需要将融合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同校本课程整合,打造普特融通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即在课程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学生所存在的各种差异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借此提高融合教育工作效率、促进特殊需求学生融合教育课程参与度。本研究针对制约融合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开展,形成了包括融合教师团队、融合课程实践、校本融合教育课程实施的实践探索路径。

二、实践探索路径

(一)打造基于“课程调整”的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课程

为进一步提高融合教育班级教师、资源室教师的课程现场执行力,区教育局、区特教资源中心、区融合教育学校联合设计三年18期的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课程,培训课程重点针对融合教育课程实施的现场行动进行设置。课程板块如下。

培训采取“产出式”培训模式,针对融合教育课程现场行动中的核心环节进行“现场讨论+后期反馈”,形成系列实用工具、手册等,如五类特殊儿童筛查量表、特殊学生十项能力评估表、融合教育课程调整指南等。

(二)构建“片区巡回”+“集团活动”的融合课程行动方案

1.片区巡回——课堂发现、提供支持、提升质量

为突破融合教育課程实施中的瓶颈问题,当前区域巡回指导的重点工作为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直指学生活动,期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特殊学生在普通学生中的活动观察是每个特教巡回指导人员的必备技能,重点观察课程学习内容、评价方式、支持策略是否符合特殊教育需要和学生个别化需求,即学习内容的适切性、能力评价的针对性、表现机会的多少,整体分析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在后续课程调整中,由普特教师基于特需学生能力现状协商决定下一步融合课程实施中的调整要点,如课程目标弹性调整、课程内容的数量和形式调整、学习活动方式的支持调整、特殊学生的动态评价调整。

2.融合教育集团教研——教学研究、打磨示范、交流改进

理想的融合教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包含“面向所有学生、照顾身心障碍孩子的个体需求”的理念,更需要将融合教育课程调整的方法巧妙地融入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人人参与、每个孩子都成功的目标。在进行融合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前需解读教材教参,明确知识内容的目标层次;研究学生,掌握他们学习该知识技能的认知历程;巧妙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每个人在不同环节中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用自己最佳的方式进行表达分享,给予每个孩子不同形式的展示机会。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要点如下。

(三)探索“普特融通”的融合课程校本实施流程

在区域早期融合教育实践中,有关部门制定了系列融合教育管理实施制度。这些制度实施起来十分烦琐,且专业人员和特教资源有限,尤其在融合教育课程调整与实施上缺乏系统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在实践中,大量的普通学校开始探索将融合教育课程实施与普通学校现有课程管理制度进行整合的方法,总结出“特普融合”的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1:新生报名(收集特需学生资料)

步骤2:学校学期课程总计划(整合融合教育工作计划)

步骤3:学科年级集体备课(整合年级特需学生学习需求)

步骤4:班主任工作计划、社团工作计划(整合资源室提供的IEP)

步骤5:班级学科工作计划(纳入特需学生在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方面的调整)

步骤6:月教学实施调整(月目标调整、资源链接)

步骤7:周教学实施调整(周目标调整)

步骤8:一日教学实施调整(课间活动引导、课堂教学调整)

以学期为单位的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保障学校从课程计划开始就要考虑特殊学生需求,从而建构弹性的课程体系,保障特需学生从期初的长期目标到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层层落实,保障了特殊学生参与课程的连续性。

三、实践成效

(一)区域校本融合教育实施流程初见雏形

随着持续的、系统的融合教育课程的主题培训、融合教育集团实践研究活动和校本课程不断向融合教育课程靠拢,区域融合教育课程实施流程相关人员对融合教育课程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融合教育学校校长、课教处负责人都表示,自己学校现行的课程在向全纳、融合方向靠近,随时关注特殊孩子的需求与进步,初步形成了实施流程(见图1)。同时,大量融合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开始关注到班上更多的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多动症学生、情绪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处境不利学生,并将其纳入到融合教育课程的重点关注对象。

(二)融合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

融合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包括教学中的目标调整、内容调整、方法调整和评价调整。因为融合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内容和方法,只有指导原则、调整策略和实施方法建议,融合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自主决定是否做调整、如何调整及如何评价调整。通过访谈调查,在实施融合教育课程调整培训前,只有60%左右的教师认为需要做调整,85%的教师表示知道课堂与教学调整要素,15%的教师认为调整的意义不大。实施融合教育课程调整培训后,80%以上的教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调整。而具体在调整实施过程对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调整的常用策略访谈如下。

如今,越来越多的融合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教研活动、融合教育集团活动、其他活动中执教公开课,课例包括集体课、小组课及个训课,每学期平均不低于10次,并分享其融合教育课程的调整经验。

(三)区域特殊教育需求学生课程参与度明显提升

随着融合教育课程实施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他们能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参与技巧,愿意主动表达,教师和同伴支持度普遍较高,力求做到每个特殊学生有学习目标、有学习任务。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学生参加了资源室特需课程,通过小组课、个训课获得针对性指导,提高了学习成效和自信心。随着特殊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他们参加考试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据调查统计,90%的特需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调整性考试,考试形式包括延时、大字试卷、个别化试卷等,考试分数采取期末考试和平时动态测评(资源室测评)比重折算。

四、反思与展望

(一)进一步研究影响融合教育课堂效能的相关因素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虽然对融合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调整策略做了初步探索,但课堂中的影响因素众多,如班级学习氛围、学习组织方式、普通孩子能力情况、特殊孩子学习特质、教师教学风格、教师期待等都是制约课堂效能的重要因素,集体课程仍面临较多的课堂游离现象。因而,研究要针对特殊学生的学习特质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融合课堂效能,这既是普通教育本身的追求,也是融合教育的追求。

(二)继续完善校本融合教育课程管理体系

本研究的理想是朝向通用课程设计,即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各类学生需求,后期研究将在融合教育课程实施的细节上进一步研究,不仅要研究各个学科的具体实施的调整指南,还要进一步完善特殊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流程,及其与普通教育课程之间的衔接,将IEP的实施落实到集体课、资源室课程、一日其他活动中,通过各种课程实施形式实现IEP目标,真正实现融合教育课程的统整。

参考文献:

[1]李天顺.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9(7).

[2]盛永进.参与普通课程学习:美国特殊教育课程融合改革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3(3).

[3]张艳.普通课程对随班就读儿童的适应性研究——以张掖市 Z 学校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4]程敏芬.融合教育学生课程调整的行动研究——以重庆市垫江县某普特融合小学中低年级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5).

[5]魏寿洪,廖进,程敏芬.成渝两地普小教师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实施现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6).

[6]赵勇帅,邓猛.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3).

[7]顏廷睿,侯雨佳 ,邓猛.融合教育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结构及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7(7).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610200)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