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支点”

2019-11-05 02:59马希良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支点方法

马希良

【摘   要】乡村教育的发展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其中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说是乡村教育走向特色发展的一把钥匙。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建设“支点”:厘清办学思想,发掘一切乡村教育资源,乃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以学生为本,乃是乡村学校校本课程表述的“差异点”;积极构建平台,乃是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发展点”。这是办好最美乡村学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村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方法

促进乡村學校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乡村学校的特色。众所周知,涉及学校的特色建设因素很多,其中校本课程建设最能反映一所学校的育人特色。所以,乡村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历史、社区教育资源,寻找学校校本课程发展的“支点”,这是办好一所最美乡村学校的必由之路。

一、厘清办学思想,发掘一切乡村教育资源,寻找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来看待,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而乡村教育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就得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落实政策,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控辍保学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从这些先后出台政策来看,新农村建设中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势在必行。

(一)厘清乡村教育办学思想,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按照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2019年的两会提案中的建议,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教育思想上要厘清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办学者要清醒地意识到办乡村教育就要立足乡村实际,它是一种“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教育,不同于城市中小学教育。二是办学者要在乡村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上,下实功夫、真功夫,切实改善乡村教育的办学环境,建立乡村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政策机制,为乡村教师安心工作,静心研修,舒心生活保驾护航。三是办好“农”字号中等职业教育,注重人才的思想品质养成,为大力发展美丽乡村产业集群提供数量足够、适应可靠、品质可信、业务超强的支撑人才,使其既有乡土情怀,又有市场意识。

(二)明确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原则

一是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紧紧结合农村乡土文化历史和学校所在社区实际资源的原则。二是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三是乡村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要定位在“农”字上,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四是紧紧把握不同内容可按不同层次,分别由地方和学校来组织开发的原则。五是乡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国家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需要的原则。

(三)着力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方(社区)的历史、地理、经济、人文、自然、资源、环境等入手。二是从教育部规定的、尚未进入国家课程中的教育内容入手,如人口、国防、安全、法制、禁毒、环境、防震、职业指导、青春期教育等。三是从农业职业技术或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入手,包括在农村中学实施的绿色证书课程等。四是从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实用知识、技能的内容等入手。五是从统编教材改编、补充、整理的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参考资料等入手。

二、以学生为本,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表述的“差异点”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宋庆龄先生的这句话是从教育的价值目标、教育的工作方向、教育的工作态度这三个层面对“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做出了最具体、最鲜活的注解,对教育界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要学习和领会宋庆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得在校本课程的表述上下功夫,即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要突出表述的“差异性”。

(一)共性的教育内容

但凡带有一定共性的教育内容,可由各级地方组织开发表述成为适合区域性的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如陇南市文县地区的白马藏族民歌,文化内涵深、演唱特色鲜明,颇具地方特色,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非常有名,成为甘肃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可以由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起组织开发成适应甘肃的通用乡村学校校本课程。

(二)特色鲜明的教育内容

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教育内容,可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开发表述成为适合区域学校内的乡村校本课程。比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凉州贤孝”相传源于西夏(1038—1227),是当时党项羌人为了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教育,弘扬儒家思想,教化民众的一种说唱艺术工具,现已被收录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对这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凉州区一些乡村中小学就组织人力、物力编写教材,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后把它作为凉州区中小学的乡村学校校本课程。

(三)呈现不同表现形式

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应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既可以是传统文本式的,也可以是活页式的;既可以是音像型的现代化教材,也可以是文本与音像兼顾的同质化教材;既可以是编写的教材,也可以采用课程标准或者纲要的形式呈现;既可以作为课程来教学,也可以只作为教师教学参考资料;既可以是线上校本教材,也可以是线下校本教材。

三、积极构建平台,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发展点”

乡村学校一般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尽管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特色,但乡村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学历、职称等方面与城市学校教师还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寻找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和校本课程表述的“差异点”的基础上,适时构建一个适宜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平台,寻找乡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点”势在必行。

(一)创办“区域乡村学校校本课程论坛”

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创办了“区域乡村学校校本课程论坛”,以促进区域内的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每年确立一个与乡村学校校本课程相关的专题,开展讨论,并责成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配套单位进行成果推广情況的跟踪调研,形成反馈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着手开展相应研究,为下一年的新专题的确立、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二)构建区域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共享平台

区域内乡村学校应秉持开放包容态度,破除由来已久的学校本位主义思想的禁锢,秉持“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素养,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原则,积极构建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共享平台。以区域乡村学校的联合教研组为核心,集合片组内的教育科研力量,确立以实施校本课程为目标的教育科研课题,以课题带动校本课程教研。区域内乡村学校成立专门课题研究小组,制订计划、确定活动流程,在时间、经费、场地、后勤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出台配套的奖励机制,特别是与区级、市级、省级教育规划办的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评审活动以及区级、市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形成联动,积极鼓励区域内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的系列研究探讨。

(三)共建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帮扶结对平台

乡村学校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借助互联网在学校内部搭建校本课程教学的“师傅带徒制”线上线下平台,与城市共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教学的“帮扶结对制”线上线下平台。比如,地处凉州山区的金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帮助新入职的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由学校牵线,使之与校内的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和校外的特级教师结成师徒。在校内外师傅的有效指导下,新教师顺利迅速地通过了青涩的教育磨合期,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新生力量。

总之,乡村学校只有基于立足办学思想、立足学生、立足平台这三大要素,并为之而真情付出,方能寻找到适合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支点”。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733000)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支点方法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