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芳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石海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胡适曾说过:“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没有一种创造不是先从模仿下手的。”模仿是创造的一种形式。模仿不同于抄袭,它是思维的再创造。我们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3]。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do、re、mi”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知道由“do、re、mi”三音组成的旋律好听、和谐,我就出示一小段由“do、re、mi”三音组成的旋律,让学生唱出不同的节奏。如:(师)1231|,那么学生进行模仿唱出(生)1231|;接着,老师变化节奏(师)112231|,(生)模仿唱出112231||;老师再变化节奏,唱出一小节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师)1231-|,学生也模仿唱出(生)1231-|等。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改编歌词创作,是一种既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歌曲具有一定的“启智性”,帮助学生熟悉量词的用法。以老师出题的方式,让学生计算,从数一只蛤蟆的嘴、眼睛和腿,到两只、三只,掌握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数字递增规律。这是比较简单的改编,这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他简单易学,最好作为创作教学的入门内容来学习,节奏创作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3.1 节奏模仿。在教学中,一首歌曲或欣赏曲熟悉后,可以选择几种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例:XX|X-||(师拍击并板书出来),学生马上可以拍击出多种节奏型:XXX|XXX||或XX|XX||或X-|X-||
3.2 节奏补充。可以在一条不完整的节奏谱中,让学生补充完整。如在教授《五声歌》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X和XX之后,就可以和学生玩节奏补充游戏。如出示:
3.3 节奏接龙。从成语接龙开始导入,把学生引入节奏接龙,前面一小节的最后一个节奏,是下一小节开头的节奏。如下:
3.4 节奏重组法。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知识后,可以进一步加深创作的内容。如在教授三年级切分节奏时,在学生掌握了这个节奏之后,我出示节奏谱:
3.5 节奏问答法。用一个节奏作为上句或下句,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创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如老师出示问句:
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
旋律是音乐的脉搏,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表现音乐的主要手段之一。旋律创作同样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组织教学。
4.1 旋律改编法。由于学生积累的语汇比较少,所以从改编旋律开始,学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例如,进行民歌更改,或改编经典乐曲主题,通过这些改编破除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畏惧,进一步激发学生大胆尝试音乐创作的欲望。
4.2 旋律填空法。由老师提供几个音符或节奏,让学生创作成一段曲调,组成简单的旋律。如在教授三年级《左手和右手》一课时,我就出示固定的节奏让学生用“mi、sol、la”三个音进行旋律创作,要求旋律通顺即可。
4.3 旋律接龙法。同样从成语接龙导入,把学生引入旋律接龙,用出现在最后的一个音往下接,成为下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如例:
师:1112333|45432-|……
生:26565432|321-|……
4.4 自由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创作,题材、形式不限,只要是学生们原创的音乐,教师都应该看到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们坚持长期进行音乐创作,并提供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
音乐创作教学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音乐课中创造领域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潜能。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空间,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说,却是不可限量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多理解、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保护他们参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我衷心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在音乐创作上激情飞扬,这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