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计算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
——一年级计算教学心得

2019-11-05 01:44
读与写 2019年33期
关键词:加减法计算能力基础

蒋 燕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高新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的基础。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计算。因此,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本人多年来里一直从事高年级数学教学,看到了很多这样现象:大到在测验中因计算失误导致严重失分的,小的平时练习“解决问题”中因为计算结果错误无法完成下个步骤的……让我深深意识到打好计算基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计算错误是学生在低年级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基础不扎实而造成的。因此,学生良好计算能力就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和训练。而我今年有幸从事了一年级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在课堂教学中作了初步探究。以下就谈谈自己在一年级计算教学的认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本人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教材上册关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册教学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关于这几部分计算学习内容中,我觉得1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重中之中,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同时也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知识的掌握:

知识一:10以内数的分和合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针对这个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1: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要多善于利用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理解掌握算理。首先我要求学生在家里用卡纸制作了三角形和正方形若干个,作为学具带回学校。下面以教材P22对5的分与合为例子来说明,老师在黑板上写数字,要求学生摆出5的任意组合,同桌比赛,比一比谁的速度快,胜出的再在四人小组里进行比赛,老师加以鼓励和奖励。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走神,设计这样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既可以活跃气氛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数的分与合,为学习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

活动2:利用扑克牌进行游戏。学习9和10这两个数的分和合的时候,如果再采用摆学具的方法,考虑数据比较大,如学生在摆放10由1和9组成时候,摆9个学具的时候需要比较多的时间,而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持续性引导,所以采用扑克牌方法。先把一副牌的大王和小王和JQK这些牌抽出来,剩下的40张牌发给四人小组的成员,每个同学都拿到1-10这些牌,老师出示“10“这张牌,同桌比赛,看看谁能最先找出10是有哪两个数组成,速度快的同学再在四人小组另外一组赢了的同学比赛。胜出的就是小组内冠军。老师再适当加以奖励表演。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熟悉了数的组成和分解之后,老师还可以用提问口答、小组内互问的方式,如8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组成?3和哪个数字组成了8?……由学生抢答,设计这些活动都是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为后面数的计算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二:凑十法(找好朋友)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凑十法的运用能将20以内数的进位加减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如:8+6.先将6分成2和4,因为8需要2凑十,

所以分出2.8+2=10剩下4,最后就得14.

活动1:编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活动2:扑克牌比赛

在四人小组内比赛,先将一副牌(抽出大王小王和JQK)分给四人小组内的成员,每个同学手上都有1-10这十张牌,组内轮流随机出牌,如甲同学出7,那么剩下三个同学丙是最快速找出7的好朋友3,则这两张牌就属于丙,接着由乙同学出牌,如此下去,直到组内有成员手上牌出完了,游戏结束,再数数另外三个同学中谁手上的牌最多,就是组内的计算小能手。

通过唱儿歌活动,让学生知道了哪两个数能凑成十,把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浅而易记。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也可以让组与组对唱,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而组内进行扑克比赛,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是提高了学生运用“凑十法”的计算速度。当然,在平时计算教学中,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提问,如2的好朋友是谁?5的好朋友是谁呢?在计算课中也可以出些关于“凑十法”题目的计算。如10-8=( )、6+4=( )、3+( )=10 ……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以上的学习活动,可以轻松而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一年级教材下次册中20以内退位减法所运用的学习方法跟20以内数进位加法是一样的,以教材P10中15-9=( )为例,先算10-9=1再算1+5=6.这两部计算中先要让学生知道在10里面拿掉9,相当于找出9的好朋友1,再把1跟剩下5合起来就等于6.把复杂的退位减法又分解成学生熟练凑十法和数的分和合。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就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转化为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变难为易,不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是对原有知识的加深巩固。学生掌握数理之后,可以帮学生归纳总结得出:20以内退位减法就是找出减数的好朋友,再用好朋友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得出的数就是我们想要的差。如:17-8,可直接找8的好朋友2,由2加7等于9算出我们想要差。以此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一年级下册出现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悉掌握。但是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我也说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见解。以教材p70例题来说:36-8=()为了算出结果,教材用了两种方法来呈现:

方法1运用数的分和合,把8分为6和2,这个过程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8分为2和6而不是3和5或者4和4,是因为被减数的个位是6,36-6=30,这样很容易算出30,最后30-2=28。这是运用连减的算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理解“退位”的道理。

方法2是把36分为20和16,运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出16-8=8,最后8+20算出28。这种算法是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与竖式口算相似,既突出了退位,又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以上两种方法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计算都出现了问题:运用方法1计算时,个别学生需要思考很久才得出将8分为6和2,容易将8分解为5和3,不懂得从被减数的个位是6去观察,也有学生可以熟练的将8分为2和6,第一步计算中可以写出36-6=30,但是在进行第二部计算时,个别粗心的学生又容易拿36-2=34。运用方法二时,学生受方法1的影响,一时分不出16和20,有个别学生在计算16-8=8的时候,花费较长的时间才算出8,计算速度慢,有时候还忘记加上20。基于以上原因,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观察题目,引导他们思考有无第3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思考既然6不够减8,我们可以在36里面拿多少来8,这样一提问,学生马上就能回答说10,老师再引导,10减去8,等于找出8的好朋友谁?学生马上能说2,也就是减完等于2,老师再问36拿掉10剩多少呀?这个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是26,老师再总结:那就是拿26和8的好朋友2合起来等于28。并把说的过程画成图展示在黑板上(如下图)。这样的计算过程学生只需要会运用凑十法找出减数的“好朋友”,再拿这个“好朋友”加上被减数减掉10的得数就可以,而被减数-10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容易就算出结果的,这样的话又把100以内数的减法口算转化为学生原有的知识,把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完善的同时又发展了新的知识,突破学习的难点,学生学起来容易轻松。

计算学习是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一年级的学生更要从小打好基础,计算学习要讲究方法的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要规范书写习惯,字迹要端正,尽量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洁,这样才不让看错数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做题前要先看清楚数字和计算符号,分步计算时还要再动笔划一划先算哪个步骤。最后还要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自我检查不是单纯停留在看一看,想一想,要动手动笔把题目重新做一遍,对比两次计算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还要求继续计算第三遍。

以上只是我这一年在一年级计算教学方面的一点点心得体会。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而一年级计算也只是整个数学计算学习的开始,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不但要打好这个基础,还要在后续计算教学中注重算法的选择,并持之以恒地给予恰当题目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加减法计算能力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整式”基础巩固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