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学,以辩求知
——听周益民老师的课有感

2019-11-05 01:44欧阳燕芳
读与写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诺德一家人蜡烛

欧阳燕芳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0940)

马尔克林斯基曾说过:“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相碰,就会迸溅无数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思想的火花,这是我们的追求。我曾有幸在“全国著名教坛新秀阅读、识字优秀课例观摩活动”中听了江苏省优秀教师周益民老师的课例——是苏教版12册的《半截蜡烛》。他的课堂是在情感的熏陶下,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1.抓“情感”以情激情

“以情促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驱动,没有情感,学习语言文字必然机械乏味。周老师认真阅读教材,感受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学生不仅要热情地理解语言,还要实现语言的升华和语言的再创造!整节课,周老师“融情于读,以情导生,用读悟文”。

1.1 感情朗读于导入时。周老师在介绍文本时,先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文件藏在了蜡烛里不久,德军来了。”,紧接着用急促的语气朗读“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制造出一个紧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已被潜藏着的危险包围了。

1.2 感情朗读于导读时。周老师在指导朗读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心情的句子时,用激昂又急促的语调,让学生体会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处在危险之中。

1.3 感情朗读于描述时。周老师在引导学生想象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心理时,根据文中的描写,先自己选择伯诺德夫人进行试说。他的语调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急促,时而缓慢,表现出伯诺德夫人“紧张——轻松——害怕——喜悦”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感悟到如何进行练说。

2.抓“思辩”激疑求知

我们的语言课堂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思考它们的课堂。学习,既要学习又要求,只有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学生才能掌握真正的知识。思索促进发展,思索探求真理,思索创造奇迹。整节课,周老师将思辩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通过“求异、求活”的思维,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掌握知识。

2.1 朗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朗读要有感情,要有停顿,要有重音。在大声朗读时,教师经常会“强调”学生的口音清晰。这很容易形成“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弊端。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求差异,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周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伯诺德夫人处在生命危险中的心情的句子时,让学生自找认为该读重音的字,并说出理由。有的学生认为是“亮”,有的认为是“心”,有的认为是“光”……学生们的说法不一,理由各异,但他们都明白了伯诺德夫人处在生命危险中,从而达到了老师的目的。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习的精神,自己学习,用自己的思维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双手做。”换句话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是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多的“寻求差异”,少寻求共识,让学生有一些见解,收获和创新。

2.2 提问时。在文本问题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放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有限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以促进学生多方位思考和个体思维的开放性问题。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思考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在“研读探究”环节中,在指导朗读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情的句子后,周老师问:“是谁解决了危机呢?“这是一个灵活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课堂学习,从不同的层次和观点回答。所以有的学生回答“是伯诺德夫人”,有的回答“是杰奎琳”,有的回答“是杰克”,学生的回答各异。因此,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促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2.3 想象时。想象力是思维的体操,创新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的动力,以及人们重建和重建心灵形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求活意味着多角度思考。在“综合想象”这个环节,周老师说:“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你认为最受欢迎的镜头是什么?”有些学生说“蜡烛火焰摇摆”,有人说“德国人的眼睛”,有人说“泪流满面”……学生们发言热烈,气氛活跃。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求活就像是打开创新大门的金钥匙。

听了周老师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通过情感去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思辩让学生获取知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乐于纳新,善于用新,勇于创新,才会有进步,才会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成为弄潮儿!

猜你喜欢
诺德一家人蜡烛
诺德广告
诺德美克(上海)机械有限公司
搞笑一家人
浇不灭的蜡烛
抽油烟机,因爱而生的伟大发明
奇奇一家人
诺德林根:钻石堆成的小镇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幸福一家人